漏洞策略:后设电子游戏中的非自然叙事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游戏故事叙述的快速发展趋势——即随着游戏平台的技术进步,叙事实验的必要性也在日渐增强。近年围绕着反思游戏机制及游戏本身的独特叙事角度带来的“非自然叙事学”趋势的后设游戏作品越来越多,这些游戏包含假漏洞,即像《史丹利的寓言》中故意留出假漏洞来推翻玩家找到漏洞的期待,此种假漏洞是后设游戏中常见的一种创造批判性和颠覆性的工具,本文结合国内外后设游戏的案例,尝试将这种手法归纳为“漏洞策略“,作为创作中实际运用的手法和技术。本文以国内外后设游戏中的使用了“漏洞策略”的案例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结合非自然叙事学(非自然叙事的意思是反摹仿,即指向作品的建构性、人为性以及内在的虚构性,以构建“非自然叙事诗学”为终极目标)的文献剖析,思考由“漏洞策略”衍生的独特的间隙空间(额外的叙事空间组件)能否作为叙事的主体部分,而不是附加的游戏部分。讨论间隙空间的范式可能性、过渡机制和不可持续性问题,同时说明“漏洞策略”的叙事局限问题。最后以个人作品为例,试图跳出一般游戏的常规创作定势,探索可改进的部分,从而创造一种具有批判性的游戏艺术作品,为艺术空间语境下的游戏作品的新可能性做出一点努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苏联的服装文化和新中国建国前后的服装文化做的比较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和服装设计样式资料的梳理,具体分析了新中国建国前后军服和常服两种不同类型的服饰受到苏联设计的影响。在本文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设计概念—设计适应,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个理论沿用了西方的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文化适应现象是指在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下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设计适应分为设计同化和设计融合两个现象,在本文的研究中会
学位
文字元素在影像中一直以来都只起到辅助作用,如今日本一些先锋的动画演出家开始使用文字充当图像进行分镜设计。而国内无论是影视还是艺术影像,都很少见到聚焦于文字演出的作品。笔者又热爱中国文化,特别是汉字书法。文字演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演出方式是时候被研究了。在笔者之前,几乎没有单独讨论”文字演出“的文章和视频论文。在有”文字演出“这个概念之前,文字只作为片头或者报幕,在影像中补充信息,并没有发挥出文字作为演
学位
民国时期的中国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半殖民语境下西风东渐的影响以及政治、经济及教育文化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女性服饰亦随思想的解放由传统走向现代化。在兼收并蓄的文化环境影响之下的民国女装,不仅是近代女性服饰的时尚先驱,更是中国女性思想解放的重要载体,其中,自1920年代以来诞生的“倒大袖”是颇具代表性的民国女装制式。“倒大袖”起源于在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而流行的“文明新装”风潮,风靡一
学位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艺术是一个内容极其深邃宏大、复杂深奥的色彩范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意识等经过漫长的演化而成,是一个优秀民族艺术审美成就高度的体现。而青色是比较特殊的色彩,不仅在色相上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在文化层面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人文标记。青色对中国人而言有重要的价值和特殊意义。本文以中国传统青色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在色彩学维度,从色彩本体考察有关青色的初始颜色,通过对色彩字词的
学位
20世纪七十年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介入设计史之后,对传统设计史话语进行了解构和修正,对于重新理解女性在设计史中的位置以及女性与设计历史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身体经验、身份政治、性别化视角成为理解设计史与设计批评的重要维度。然而实际上,设计史本身没有性别,因为书写者的观念,有了性别倾向,从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到巴克利(Cheryl Buckley),从班纳姆(Reyner
学位
肯·伯恩斯(Ken Burns,1953-)是美国当代著名纪录片导演。因笔者纪录片创作研究需要,本文选取肯·伯恩斯的战争三部曲《内战》《战争》《越战》为研究对象,对他纪录片中的“情感考古学”方法进行研究并以笔者个人的纪录片创作实践进行方法解析。“情感考古学”的意思是从人物的情感出发,将照片、声音、文字等非虚构的历史资料进行组合去展示个人命运,以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做不仅仅重新记录了历史,也在历
学位
本文探讨并分析了算法在策展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它对算法和策展的意义进行了宽泛的定义,旨在为理解和发展策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这种开放的方法试图包括这两个术语(算法和策展)在我们的日常任务中逐渐使用。这篇论文沿着四个概念展开:线性和顺序的算法,线性和顺序的策展,作为系统的算法和作为系统的策展。通过关注线性和系统性的过程,策展可以在其范围、理解和效率上多样化。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将算法理解为一系列要执行的
学位
一件纪念性公共艺术作品,它一方面体现了所在城市的形象,融合着公民们的集体记忆与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一段对历史的深沉讲述,对生活在当下以及未来的人们意义重大。纪念性题材创作在建筑或设计等诸多领域都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国内众多的公共艺术作品中,相对优秀的纪念的公共艺术案例仍然不足,很多纪念性场所主要以实物展陈、绘画及传统雕塑的方式呈现,形式上缺少较大突破。在纪念性空间以公共艺术作为纪念的载体无疑是
学位
“狮纹”是中国传统瑞兽纹样中的常见纹样之一,本文以唐代纺织品中的狮子纹样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今出土的唐代纺织品文物为例结合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考察了唐代纺织品中狮子纹样的流变与发展、结构形式与审美特点,并基于唐代狮子纹样的研究进行图案设计的延展,运用于现今的面料设计、服装设计、文创设计以及平面视觉设计等范畴。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进
学位
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物派”艺术现象。“物派”的产生并不是顺应着西方的艺术潮流,将东方哲学思想融入到“物派”艺术理论,它从现代性的自我批判入手,在与外界产生关联以及他者性方面展开探索和发展。从1969年中期开始到1970年下半年,“物派”从诞生走向高潮,并对日本现代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冲击。二战之后,“物派”与欧美的“极简主义”、“贫穷艺术”、“反形式”等艺术流派共同拓宽世界美术史的维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