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Cr标记吡啶甲酸铬对仔猪细胞DNA及氧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啶甲酸铬作为营养补充剂和饲料添加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向静脉内注射不同水平的稳定性同位素53Cr标记的吡啶甲酸铬来研究吡啶甲酸铬对仔猪细胞DNA及氧化的影响,以及吡啶甲酸铬在仔猪组织内的蓄积情况及其蓄积量与细胞DNA及氧化关系。本研究包括两部分: 1.稳定性同位素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的合成和分析。以0.4g金属53Cr为主要原料,先与2.4mL盐酸在85-90℃条件下反应得到2g三氯化铬。再将其溶于无水乙醇中,与3.23g吡啶甲酸在80℃条件下反应,得到1.2g紫红色粗品,最后经过精制即得到1g合成样品。用红外光谱(IR)、液相-质谱联用(LC-MS)、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纯度98.56%,53Cr丰度97.86%。 2.静脉注射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对仔猪细胞DNA及氧化的影响。选取体重15.0±1.0kg、健康的瘦肉型三元杂交(杜×长×大)仔猪30头,按体重、遗传背景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单笼个体饲养。每天早8:00~10:00分别对各组猪进行静脉注射,Ⅰ(对照)、Ⅱ、Ⅲ、Ⅳ、Ⅴ组分别注射0、8(适宜量)、200(25倍适宜量)、400(50倍适宜量)和800μgCr/d(100倍适宜量)的吡啶甲酸铬(分别以生理盐水注射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等体积的溶液),试验期14天。检测指标为组织中示踪剂铬的浓度、DNA链断裂(彗星试验)、血清和组织中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尿中8-OHdG。 结果:(1)吡啶甲酸铬在肝脏、肾脏、背最长肌蓄积量随着静脉注射吡啶甲酸铬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在200μg以上各组达到显著(P<0.05)。(2)在肝细胞彗星形状指标上,除8μg、200μg组彗尾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各处理组彗星形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从适宜量开始,各彗星指标值随着吡啶甲酸铬注射量的增大而升高,400μg和800μg组显著高于适宜量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仔猪的血清、肝、肾中MDA都无显著升高(P>0.05),除血清SOD和肾脏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外,其它抗氧化酶也无显著变化(P>0.05)。但肾脏中,MDA水平随吡啶甲酸铬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800μg组显著高于适宜量组(P<0.05)。(4)各处理组猪尿液中的8-OHdG水平没有随着静脉注射吡啶甲酸铬水平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 结果表明: (1)本试验剂量范围内(800μgCr/d,14天),吡啶甲酸铬在仔猪肝脏、肾脏和肌肉内显著沉积,肾脏中最多,其次为肝脏和肌肉。肝细胞DNA完整性和肾脏脂质过氧化与肝肾中铬浓度之间存在显著量效关系。(2)静脉注射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未引起机体DNA氧化损伤和肝脂质过氧化。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因此,开发可再生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生物油是一种通过生物质热裂解的液体燃料,具有产量大、无污染、可再生、零二氧化碳净排放量等优点,被认为是化石燃料的优良替代品,但生物油中氧含量大大高于常规原油。虽然生物油中氧的存在不会使其在燃烧过程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但仍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燃烧热值低、与烃类燃料互溶性低和化学稳定性差
学位
开发低成本的储能体系对于大规模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改善电网储能至关重要。当前已商用的电子设备用电池价格相对较高,其性能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更高需求。钠离子电池由于钠原材料(如苏打灰、盐等)丰富、便宜且分布广泛,因此具有可大规模应用的优势。为了更好地探究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构效关系,仍需要对电极材料进行广泛的研究。本文即针对低成本的Na2/3[FexMn1-x]O2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
学位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临床治疗﹑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已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材料展现出更为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通过对晶核进行惰性壳层、活性壳层及多种功能性壳层的包覆,从而赋予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更为广泛的应用性能。  掺杂镧系元素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尤其是808nm激活的UCNPs,由于其具有最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层状双羟基阴离子粘土LDH(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经活化,得到一种具有很高脱硫活性的新型材料——MgFe型LDH.该文的工作就这种材料的脱硫性能展开详细的探讨.论文首先综述了脱除SO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常用脱硫方法,并比较了其中的优劣.其次,用热重法研究了MgFe型LDH脱硫剂脱除低浓度SO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以固定床等温活塞流模型及描述MgFe型LDH
该文阐述了针对孤岛采油厂外排污水高含油和高含聚合物的问题,在实验室中,从菌库里现有的菌种中筛选出对烃类和聚合物有较强降解作用的菌种,通过驯化、培养,优选出生长稳定的WS3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效果最好的细菌激化剂ST-7.WS3菌组在ST-7号激化剂的结合下,对污水有较强作用效果.通过室内静态水质处理实验,室内动态水质处理实验,现场静态处理小试实验,现场动态处理小试实验,现场中试等一系列试验,使
该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CO分离膜材料—聚乙烯胺(PVAm).系统探讨了PVAm的合成条件,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和伯胺基含量的PVAm高分子化合物.把PVAm涂敷于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上,制得PVAm-PAN复合膜用于分离CO/CH混合物.深入研究了PVAm-PAN复合膜的制备条件与膜结构的关系,以及膜结构同CO透过速率和分离系数的关系.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PVAm-P
学位
该课题系统地考察了载体、活性组分、 改性γ-AlO载体及铜锰二元硫化物对还原SO到单质硫反应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性能较优的催化剂研究了氨还原SO到单质硫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学位
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是烷烃选择氧化工艺中反应历程较复杂的过程之一.该论文用SRD、TPR、IR、TPD和微反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SiO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VO、MoO、V-P-O、Mo-P-O、V-Mo-P-O)催化剂的表面组成、结构、化学吸附性能和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规律.
学位
该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系列AB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并按不同比例制备了微量掺杂的系列样品;对柠檬酸络合法的合成过程,利用TG-DTA热分析手段分析了其生成机理.以450W荧光汞灯为光源,对酸性红3B等水溶性染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以染料的脱色率对系列样品不同程度的光催化活性进行表征,进而利用SEM、TEM、IR、UV-VIS、光声光谱、XPS、PAT等技术着重分析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该项研究成功开发出溴酸钾的替代物——过氧化钙,用作面粉增筋剂,并在该研究领域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将两种高氧化性组分:过氧化钙和过氧化苯甲酰配制在一起,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复合面粉品质改良剂AB以满足市场的需要.AB能同时起到提高面粉筋力和啬面粉白度的作用.该项研究首次在面粉品质改良剂的生产过程中建立了阻燃概念.新型面粉品质改良剂AB适宜的添加量范围为0.15~0.22g/kg.过氧化钙作为面粉处理剂,已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