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非简谐离散系统中局域化模式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谐近似作为一种常用的近似手段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系统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往往与运用简谐近似所得到的结果不同,这是因为无论是在微观体系还是宏观体系,都存在着非简谐效应。作为非线性物理中最为重要的效应之一,非简谐效应会导致系统的物理性质产生巨大的变化。对于含有周期性重复单元结构的均匀晶格来说,非简谐效应可以引起系统的自局域化现象,其特征类似于简谐晶格中因杂质而形成的局域模,常被称为内禀局域模或者离散呼吸子;而对于含有杂质的晶格来说,非简谐效应也会对局域模的物理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对非简谐离散系统中局域化现象的研究目前涉及物理学、工程学以及数学等重要领域,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与潜在的应用前景。早期人们对非简谐离散系统中局域化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凝聚态领域,而后逐渐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了微机械悬臂体系、电子线路体系、颗粒体系、摆锤体系等。本文从中选择了三种尺度由小到大的典型体系——微观凝聚态体系、微机械悬臂体系以及电子线路体系,对其中的局域模进行了研究。虽然这三种体系表征局域化的物理量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但它们均可抽象为非简谐空间离散模型,而且均可用相似的数学处理方法研究局域模的性质。在微观凝聚态体系中,对内禀局域模的研究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关于含有杂质的非简谐局域模的性质以及局域化程度的定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微机械悬臂体系中,研究了固定于某一位置的内禀局域模之后,移动的内禀局域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影响内禀局域模移动方向的因素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在电子线路体系中,不同的电子元件、驱动方式与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常会导致不同的内禀局域模的形成,目前关于此体系中存在的内禀局域模的种类的探索还不够全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微观凝聚态体系、微机械悬臂体系以及电子线路体系中分别选取了一些典型模型,对其中的局域化模式进行研究。针对微观凝聚态体系,在一维非简谐晶格中,结合旋波近似法给出了能量局域化程度在不同的非简谐极限情况下关于杂质质量、非简谐参数的解析描述。运用分叉图分析了对称与非对称局域模的稳定性,发现含有单个杂质的一维非简谐晶格中存在局域模的中心偏离现象。在二维非简谐晶格中,通过迭代分析发现轻杂质和相互作用力较强的杂质可以从运动的纵模非简谐平面波中稳定的吸收一部分能量。在微机械悬臂体系中,以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一维悬臂序列为模型,运用四阶Runge-Kutta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移动的内禀局域模运动方向的因素,发现其运动方向与单元排列方式无关,其方向更易受驱动方式影响。研究了四阶非简谐相互作用与内禀局域模的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某一频段内,驱动频率会对内禀局域模的运动方向产生影响。在固定边界条件下,不稳定的移动局域模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将能量转移到邻近频带处的模式中,从而导致局域模式失去稳定性。在电子线路体系中,考虑了含有最近邻与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电子线路模型,观测到了布里渊区域中心与区域边界处的内禀局域模。在不包含驱动与损耗的模型中,区域边界处的共振内禀局域模会将能量转移到与之频率相同的平面波中,从而导致内禀局域模不稳定;而在更为实际的包含驱动与损耗的模型中,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共振内禀局域模可以通过周期性的驱动在区域边界处保持稳定。无论是在区域边界处还是区域中心处进行激发,都可以通过周期性驱动维持稳定的内禀局域模。随后对类双原子型一维电子线路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靠近顶部频带的带隙处,随着频率的不断降低,会相继出现不同模式的内禀局域模。
其他文献
模糊微分方程是研究带有不确定性或主观信息数学模型的重要工具。通过求解模糊微分方程,可以解决来自物理、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等领域的具有不确定因素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许多物理现象都与模糊微分方程的周期解或倍周期解密切相关。由于模糊数上减法运算的特殊性,求解模糊微分方程有别于求解在实数域上的常微分方程。求解模糊微分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基于Zadeh扩张原理的方法,即通过将含有不确定参数或初值的微分方程的解,运
相互影响的多种群空间扩散所导致的模式生成,是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生物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几类不同背景下的反应扩散方程组的定性性质,主要探讨这几类反应扩散方程组中的空间扩散所引发的模式生成。首先,我们介绍这些生态模型的实际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考察一类带有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和响应函数为f(u,v)=1/(1+αu)(1+βv)的反应扩散型竞争模型。这
聚阴离子型磷酸钒锂材料结构稳定,结构式中三个锂离子均可以参与脱嵌,且氧化还原的电势较高,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本征电子导电性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偏低,且在宽电压范围(3.0~4.8 V)内的循环稳定性较差。本文以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阐明了其脱、嵌锂过程中电子结构与离子迁移行为的演变规律,通过合理结构设计制备出分级片状结构的磷酸钒锂/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间隙锂引入与阳离子掺杂对磷酸钒锂结构
组合优化问题(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COPs)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然而目前大多数组合优化问题(COPs)问题为NP难度问题,它还没有方法能在多项式时间内得到其最优解。实践表明,启发式算法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其近似解。然而随着问题规模的扩大,启发式算法的计算时间随之增加,随着可用数据的增加,问题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开发设计高效的启发
光与磁光材料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特别是在紧聚焦微小尺度范围内更加诱人。从科学角度来说,研究其中的物理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应用的方面来说,研究光磁相互作用对于超高密度磁存储、超高分辨率的共焦与磁共振显微镜以及原子与磁性粒子的捕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研究光磁在远场小尺寸空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基于矢量衍射理论和磁光材料中的逆法拉第效应,
保形红外头罩是未来精确制导导弹的核心部件,而多晶Al ON陶瓷优异的光学、机械性能使其成为保形红外头罩的首选材料。采用超精密磨削技术可以加工大孔径、高陡度的保形头罩并获得较好的面型精度。但由于Al ON具有高硬脆性,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崩碎及亚表层裂纹,这些损伤严重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需要后续抛光处理。而抛光过程中材料去除率较低,降低了加工效率,并且其不确定性的去除特性会降低工件的面型精度。因
镁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服役中不可避免受到高速撞击,因此高速撞击条件下宏/微观损伤行为的研究对该类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和抗撞击性能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综合应用计算机仿真和试验分析方法对AZ31B和AM60B镁合金的宏微观损伤特征进行了系统表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弹坑邻近区域内组织演化与撞击成坑过程位置/时序对应性对宏微观损伤的规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相应的组织演化与损伤规律
在现代社会,断裂是困扰着先进材料和结构系统的安全使用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材料的断裂行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材料断裂行为的力学模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断裂力学的离散裂纹模型和从连续介质力学出发的连续损伤模型。然而两类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相场法由于不需要材料包含初始裂纹,无需引入裂纹起裂准则,可以连续表征材料从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到失效的全过程而在断裂力学领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柔性纤维型电池以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和优越的灵活性迅速崛起。然而,目前柔性纤维电池的研究往往是着眼于电池的柔性展示而以损失其电化学性能为代价。为了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对高性能纤维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设计开发兼具高柔性和高电化学性能的纤维电池迫在眉睫。二维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超薄的二维结构和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质,以之为基本构筑单元可以进行电池电极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受到了研究者的广
太阳系中存在多处有机物羽流喷发或沉积的地点,暗示了现存的行星地质活动和潜在的天体生物学环境。这些羽流喷口处覆盖着未曾触及的新鲜有机物和潜在天体生物学样本,逐渐成为天体生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也因此成为国际深空探测任务重要的目标。但由于对于这些行星环境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于羽流喷口的具体坐标知之甚少,因此羽流探测必须具备自主定位羽流喷口的能力。为了将科学仪器部署在羽流喷口周围以采集沉积或浅层下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