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相关微生物多样性及产气途径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czjh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气(CBM,Coalbed methane)作为一种自生自储形式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以清洁、高效、优质、安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生物成因煤层气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及高效的能源,被人们广泛研究。针对煤层气相关微生物多样性及产气途径的研究对煤层气的开采、废弃煤层气田的处理和煤层气的再生有重大意义。而在我国,由于煤层气的勘探研究起步较晚,在煤层气相关微生物的研究方面报道甚少。本文中,我们以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田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为我国煤层气开采最为活跃的地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煤层气田原位产出水和异位煤生物转化成甲烷的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以高阶块煤为基质中试模拟生物产气过程中,培养基的浓度和添加块煤的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微生物基因组总DNA的提取是进行环境分子生态学研究的首要关键步骤。煤是具有复杂和难降解结构的大分子物质,因此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总DNA是后续实验的关键,也是能较真实的评估微生物多样性的保障。通过优化在该特殊环境中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即采用the Mini-Bead Beater机械破碎、化学破碎与酶消化相结合,得到了高浓度、片段完整的基因组总DNA,能满足后续相关的PCR扩增和宏基因组学测序分析。首先分析了该煤层气田5个不同煤层气井原位产出水中产甲烷菌群和生物成因气的生成途径。以甲基辅酶M还原酶基因(mcrA)作为目标基因,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不同煤层气井产出水中的产甲烷菌群。高通量测序表明,样品共检测到4种已知菌属,即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微菌属(Methanomicrobium)、甲烷叶菌属(Methanolobus)和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优势菌属均为Methanobacterium。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未明确地位的菌属主要与Methanobacterium、Methanomicrobium、产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cus)和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我们成功利用高阶块煤首次实现异位煤生物转化成甲烷的过程,该过程通过规模化中试发酵培养更加客观的表征了微生物的群落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在原位产出水中氢营养型的产甲烷菌Methanocalculus占主导,而在异位产气过程中乙酸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和Methanosarcina占主导;在原位产出水和异位产气过程中大部分细菌均属于Proteobacteria,在产出水中细菌属Sulfuricurvum,Hydrogenophaga和Methylobacter占主导;而在异位产气过程中细菌菌属差异较大,由起初的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到后来发酵培养90天后,主要的细菌为Proteocatella,Macellibacteroides和Clostridium。综上,在煤层出水样中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主要为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而在异位煤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主要为乙酸型产甲烷途径,因此在异位生物成因的产气途径判定中不能依据原始微生物群落代谢途径而决定,而应以所研究的微生物群落中优势产甲烷菌作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MAOA基因与LIN28B基因多态性与指长比的关联性研究目的:分析单胺氧化酶(MAOA)基因rs6323和30bp核苷酸重复序列(30-VNTR)及LIN28B基因rs314277位点和rs314276位点多态
  随着铁路建设的提速,高速铁路对通信网络的覆盖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铁路场景的特殊性与高速移动对网络各个方面的影响,导致用户的感知度大大降低。文中重点对高速铁路TD
光纤分布式系统是LTE室内无线网络的重要解决方案.文中主要针对光纤分布式系统的互通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介绍现有射频单元间通信接口标准CPRI和ORI现状,进一步分析目前光纤分
  对光纤分布系统对网管系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并讨论光纤分布系统网管需要实现的结构和要求,并对解决目前存在的OID不足情况的方案进行讨论。
  在分析传统室内分布、通道变频和新型光纤分布三种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讨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及设计思路,给出在LTE建网初期不同场景下适用的解决方案。
对清洁能源的大量需求引起了对新型储能材料的注意,而固态储氢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这些材料的性能,就必须理解它们的基础性质,尤其是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
  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协同及融合是未来无线网络演进趋势之一,在3GPP及IEEE针对网络融合架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网络、多终端协同的网络融合架构,实现不同网络和不同终端
  M2M通信作为有广阔前景的技术,近几年来变得越来越普及.某些场景下,M2M通信业务适合部署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但是如何管理、控制大量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的接入请求,成为
会议
  从覆盖能力和站址空间的角度,对LTE与2G、3G系统共站址部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给出LTE与现有系统共站址部署时的工程隔离建议,对各种LTE天馈建设方案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