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R-26a/SOSTDC1探讨对骨不连愈合机制的影响及仙灵骨葆胶囊对动物骨不连模型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ct_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离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构建骨不连大鼠模型,探究m1R-26a对含硬化蛋白域蛋白1(sclerostin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SOSTDCl)的调控机制,分析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成骨分化、软骨形成和抑制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等,同时观察对比骨不连大鼠配合使用中药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方法:①骨不连动物模型建立:选取6周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骨不连组,每组6只。所有大鼠在股骨中段进行截骨手术,骨不连组大鼠将骨折断端周围骨膜尽可能剥除,对照组动物只进行骨折手术,不剥除骨膜。术后2、4、8周进行X线摄片,术后8周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血清,截取骨折处的骨组织,Real-timePCR检测血清及骨组织中m1R-26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SOSTDC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表达水平。②合成m1R-26a的mlmics组及NC组对照;与第一部分同种属的大鼠,取股骨,分离BMSCs,并对细胞进行鉴定;BMSCs转染m1R-26amlmics或NC,转染完换液时换成成骨分化培养基培养7天进行成骨诱导;转染后36hReal-timePCR检测m1R-26a表达水平;成骨诱导7天后Westernblot检测SOSTDC1,ALP,OC表达水平。⑧构建含有m1R-26a靶定的SOSTDC13UTR区域的荧光报告载体及含有突变序列的载体,与m1R-26amimics或其NC共转进工具细胞,检测荧光值;(分组:UTR+NC,UTR+m1R-26amimics,UTR-mut+NC,UTR-mut+m1R-26amimics);将m1R-26amlmics或NC转染进BMSCs,48h提取蛋白质,Westernblot检测SOSTDC1表达水平。④第一部分相同种属大鼠,分成对照组、骨不连组、骨不连+NC组、骨不连+m1R-26amlmics组,建模方法同前,对照组只进行骨折,不剥除骨膜,术后在骨折部位注射m1R-26amimics或NC,每只每次将15μgRNA溶于50μlPBS中,每周注射一次,共注射8周:术后2,4,8周分别用X光对骨折部位进行照相,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8周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骨折处骨组织;Real-timePCR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m1R-26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骨组织中ALP,OC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SOSTDC1,GSK3β,p-GSK3β(Ser9),及胞核内B-catenin表达水平。⑤第一部分相同种属大鼠,分成骨不连组、骨不连+中药组,建模方法同前,中药组大鼠术后给予中药灌胃,每次1ml,每天1次,共8周;术后2,4,8周分别用X光对骨折部位进行照相,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8周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骨折处骨组织;Real-timePCR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m1R-26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骨组织中ALP,OC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SOSTDC1,GSK3β,p-GSK3β(Ser9),及胞核内β-catenin表达水平。
  结果:通过实验检测了大鼠术后8周血清和骨组织中m1R-26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骨不连组大鼠中的m1R-26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还检测了骨组织中SOSTDC1、ALP和OC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骨不连组大鼠中SOSTDC1表达明显升高,ALP、OC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骨折愈合不良;骨不连+中药组与骨不连组相比,SOSTDC1表达水平降低,而ALP、OC表达水平升高。结果表明SOSTDC1可能是m1R-26a下游的靶基因;m1R-26a在BMSCs中高表达,可以有效促进成骨分化,促进骨愈合;结合中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结论:SOSTDC1可能作为m1R-26a的靶基因与骨不连的发生密切相关,m1R-26a能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化,进一步促进骨愈合。同时通过实验表明配合中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可进一步加速骨不连大鼠骨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骨疏康胶囊联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西药联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前景。  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7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68名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1组(56例)、对照2组(56例)。其中对照1组给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胶丸
学位
目的:中医辨证讲究四诊合参,生物学指标的检测可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为使中医辨证与现代化医学结合。本课题在前期进行乙肝肝硬化、肝癌调查表研制、辨证标准研究的基础上,以气滞血瘀证为例,研究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生物学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特点,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风险因素的ROC曲线,预测其发生气滞血瘀证的风险。  方法:课题组在前期经回顾性研究筛选条目池,成功研制出乙肝肝硬化、肝癌调查表。本研
目的及意义: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造成儿童免疫力下降等多种病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严重影响,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具有显著优势,导师临证总结出经验方“参归颗粒”,以“健脾益气补血”为法,治疗气血两虚型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探讨参归颗粒治疗气血两虚型厌食症小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参归颗粒治疗气血两虚型厌食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适应性喂养
目的:本实验运用雌二醇造大鼠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观察斑蝥素乳膏宫腔给药对内膜组织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斑蝥素乳膏治疗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增生的药物作用途径,为该药临床研究提供初步依据。  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42只,未交配生育,2.5~3.0月龄,每只重量大约220~250g。适应性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6只②模型组12只③低剂量组12只④高剂量组12只。
目的  通过对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射示踪剂(印度墨汁),初步探索痰瘀交结型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淋巴引流的途径,验证CSF-淋巴引流通路;建立颈淋巴阻滞后痰瘀型VD模型大鼠,观察脑泰通方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海马组织形态学以及脑脊液中IL-6、TNF-α、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阐明脑泰通方对V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可能的靶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新思路。  方法  脑膜淋巴系统的发
目的:本实验研究拟通过培养人源NCI-H460大细胞肺癌细胞,构建NCI-H460大细胞肺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基础,以腹腔注射砒霜(arsenictrioxide ATO)、恩度、顺铂、生理盐水等药物作为干预手段,观察荷瘤裸鼠一般情况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探讨中药砒霜(As2O3)及砒霜联合恩度对非小细胞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模型构建:培养人源NCI-H460大细胞肺癌细胞
目的:通过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wistar大鼠模型,观察解郁祛痰化浊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肝肾功能、肝肠病理切片的HE染色的影响,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探索肠道微生物变化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研究解郁祛痰化浊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探讨中药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进而干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药角药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动物实验: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给予正常饮食及饮水,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5-Fu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尿嘧啶腹腔注射、中药角药8g/Kg灌胃、中药角药4g/Kg灌胃、中药角药2g/Kg灌胃,持续1周,1周末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3000r/min10min离
学位
目的:经过对目前期多种刊类资料中含有针灸诊治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针刺处方信息进行整理并和归纳分析,挖掘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运用及配伍规律从而为治疗针刺穴位优选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针灸诊治该种疾病的临床选穴组方及治疗原则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按照检索年份1999~2019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Pubmed等正式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主任医师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总结出独特的辨治思想,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促进赵明君老师辨治室早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传承,助力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  方法: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网络数据中心提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符合室性早搏纳入标准的赵明君主任医师所有门诊室性早搏患者首诊电子病历共235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