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遥感数据BRDF校正与森林参数提取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的气候以及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准确地从各个方面和尺度认识和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十年来,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逐步由小范围的人工地面调查过渡到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从空间和时间尺度对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各类理化特性进行动态的监测与定量分析的阶段。
  高光谱遥感数据其数据的光谱分辨率能达到纳米级,能充分提取到反映森林冠层结构和生理状况的窄波段光谱信息,在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森林参数中具有重大潜力。但是,由于森林冠层具有各向异性散射的特性,遥感观测得到的高光谱数据受到外界其他成像环境以及太阳-观测几何的影响,获得的森林冠层光谱反射率呈现二向反射分布(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的现象,而这种变化的光谱信息将直接影响后续遥感提取森林参数以及其他定量研究精度。同时,不同成像机制和观测平台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各自的数据特点,且面临的影响其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又不尽相同。因此,如何有效地针对不同成像机制和观测平台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特点,改进与之适应的BRDF校正方法从而准确地森林冠层光谱信息,成为利用遥感手段估测和提取森林参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分别针对不同林龄的森林冠层长时间序列非成像高光谱遥感数据采用时间分层BRDF建模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削弱了数据采集时天空条件、冠层生理因素对光谱信息的影响,能有效地校正数据的BRDF效应(DF49:R2=0.73,RMSE=0.0065;HDF88:R2=0.79,RMSE=0.0048)。通过结合通量数据和LiDAR点云数据,研究发现复杂的林分冠层垂直结构将获得更高的光能利用率(R2=0.87,RMSE=O.0026),该结论有助于冠层光能利用率研究的遥感尺度上推。
  (2)构建了核函数字典,分析并筛选出适应高分辨率机载高光谱影像中不同地物类型/结构的体散射核和几何光学核的组合形式。研究发现,对于高空间分辨机载高光谱影像像元包含的信息通常是单株树木的局部的枝、叶部分,其几何形状和内部结构属于致密分布,从而使得像元在几何散射和体散射上都属于厚核的表达形式(Ross-Thick和Li-Dense的组合形式)。基于此核函数组合形式的BRDF校正影像用于森林叶面积指数建模反演(R2=0.93,RMSE=0.29),其精度远优于未经BRDF校正的影像(R2=0.23,RMSE=2.02)。
  (3)综合考虑宽视场角观测和地形因素引起的BRDF效应,从机理上分析并改进适用于坡面像元的核函数表达式,并由此提出了针对起伏地形机载高光谱影像BRDF校正的算法框架(Rugged Topography-BRDF,RT-BRDF)。利用RT-BRDF校正后的起伏地形机载高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提取到的功能丰富度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2=O.60),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遥感观测层面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状况。
  总体而言,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在反映森林冠层结构和生理参数时具有一定优势和潜力,但受BRDF效应影响,限制其光谱信息的有效利用,这一局限在复杂的森林观测场景中尤为突出。本研究采用的基于半经验线性核驱动BRDF模型能有效地作用于多个尺度和成像形式的高光谱遥感数据。该模型在平坦地形和起伏地形的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校正中展示其参数拓展性和可靠的校正能力。同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强调:在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森林参数提取以及遥感定量反演时,有必要进行BRDF校正处理,减少光谱的变异度,增加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森林参数遥感提取的精度。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森林生物量不仅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而且在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健康监测以及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全球变暖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研究森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成为重中之重。已有的研究没有同时考虑气候变化对地上生物量和胸径的影响或尚未构建气候敏感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探讨气候变化对各分项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东北和华北跨越6个省份,覆盖5个二级气候带的256株落
学位
植物开花是植物生活史上复杂的过程,由于木本植物具有童期长,基因组杂合度高等客观因素,使得木本植物开花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属于紫葳科梓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自然界中楸树具有较长的童期,栽植后五年以上开花,花期为10-15天。百日花楸树是课题组培育的新品种,栽植当年开花,花期近百天。百日花楸树为楸树开花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
学位
斑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叶色变异类型,对解析叶色变异机制、发掘新基因、阐明功能蛋白互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关于斑叶研究多以人为创制的突变体材料为主,鲜有自然叶色变异的报道。灰楸(Catalpa fargesii Bur.)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珍贵的用材树种和著名的观赏树种。“麦缘锦楸”叶片呈中间绿边缘黄的斑叶特征,是从灰楸中选育出的自然变异新品种。本研究以其叶片黄色和绿色部分为试材
学位
森林生长模型能够预测林木生长变化,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依据。传统统计模型在应用时常常需满足一定的假设前提,如独立、正态分布和等方差,且存在非线性回归参数难以收敛等问题。森林数据很难满足这些要求。非参数、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森林生长建模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并成为生长收获模型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缺乏系统性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天然混交林的研究很少。本文以吉林省天然针阔混交林为对象,着重回答以下几
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地表覆盖物。生物结皮在适应极端条件生存的同时,还能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及代谢,影响和改变周围微环境。土壤细菌作为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土壤重要的生物组成成分,在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促进沙土养分积累并改变其理化性质,从而影响高等维管植物的定殖和成长。本研究以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结皮下伏土壤样品以及毛乌素沙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方法
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森林经营管理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森林天然更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常见树种,对珍稀濒危树种的天然更新研究较少。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存有较为严重的天然更新障碍,已成为珍稀濒危树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天然条件下珍稀濒危树种陆均松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动态特征,幼苗
学位
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是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寒耐旱、耐盐碱,是维护岸堤稳定、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为了探寻甘蒙柽柳居群问的谱系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四条叶绿体基因片段(psbA-trnH、trnT-trnL、trnL-trnF和trnQ-rpS16)和一条核基因片段ITS序列,通过PCR扩增、测序对甘蒙柽柳20个居群的叶片样
学位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世界种群数量估计为3800~4000只,是全球15种鹤中唯一属于极危的鹤类,同时也是特定依赖浅水沼泽生存的3种鹤类之一。全球白鹤种群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种群,其中东部种群数量最多,达到世界种群数量的99%以上。东部种群在中国迁徙季节时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西部,越冬于长江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