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婴儿的第一所幼儿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养对0-3岁的婴儿发展至关重要。在脑科学和心理学科的带动下,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早期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特别是在农村,婴儿的家庭教养仍然不受重视,有关农村家庭教养的研究屈指可数。四川省由于2008年汶川地震夺走了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在政府“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的帮助下,这些家庭重新迎来了一个个新生命。由于再生育家庭兼具农村和再生育的双重特殊性,这些新生命的家庭教养情况究竟如何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对早期婴儿家庭教养理论的丰富,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本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和质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震后农村再生育婴儿家庭教养的现状、问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把再生育家庭与非再生育家庭在相关方面进行对比,然后从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视角,对农村再生育家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农村再生育婴儿家庭教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农村再生育家庭具有相关优点的结论。研究发现再生育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家长文化水平低、知识储备有限,有关婴儿家庭教养的观念比较滞后。与非再生育家庭相比,再生育家长父母年龄偏高,收入较低;非再生育婴儿的早期阅读活动状况和教养活动优于再生育婴儿。同时由于年龄和地震经历的原因,再生育家长对婴儿表现出溺爱娇养,重养轻教,教养分离的状况。因此,笔者建议通过促进农村教养传统科学化、发展农村早期教育、发展组织家长联盟等策略来帮助再生育婴儿家庭教养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震后农村0-3岁婴儿的各层次生态系统分析,发现再生育家庭具有友爱、和谐以及自然环境良好的客观优势,关键是需要家长要有主动发现的眼光、主动学习的行为、主动思变的意识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方法。农村婴儿家庭,以及农村再生育婴儿家庭,在教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教养质量的提升首先要以引起家长的主动性为基本前提,以婴儿家庭教养的理论建设为后盾,才能结合实践、发挥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提升农村婴儿以及农村再生育婴儿的家庭教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