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抑制MDSC增强PD-1抗体抗肺癌效应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359990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吉西他滨联合PD-1抗体对小鼠肺肿瘤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荷肺肿瘤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数量及其功能的影响,及吉西他滨联合PD-1抗体治疗肺肿瘤的疗效。
  方法:
  将Lewis肺腺癌细胞注射于C57BL/6小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MDSC的数量及其IL-4R、CD31和MHCI的表达强度;共培养经磁珠分离纯化的脾脏T淋巴细胞和MDSC,以ConA作为刺激剂,分析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和一氧化氮产物水平,MTT法分析MDSC对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进而分析MDSC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用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荷瘤小鼠,通过检测抗体产生水平分析荷瘤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过继细胞转移实验分析MDSC与荷瘤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变化有无关联。将吉西他滨腹腔注射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用药前后脾脏中MDSC及各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利用CBA试剂盒检测荷瘤小鼠应用吉西他滨后MDSC相关炎性因子分泌水平。将荷瘤小鼠分为四组进行下述治疗:单用吉西他滨、单用抗PD-1抗体、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和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分析吉西他滨对抗PD-1抗体治疗肺癌疗效的影响。
  结果:
  1)3LL肿瘤诱导脾脏中MDSC聚集,MDSC可通过Arginase1和iNOS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FNγ分泌。
  2)3LL荷瘤小鼠的抗体生成能力强于正常小鼠,这种增强的体液免疫反应与脾细胞中积累的MDSC有关。
  3)吉西他滨可选择性清除脾脏中的MDSC,改变环境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程度。
  4)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肺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
  结论:
  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其与抗PD-1抗体联合治疗肺肿瘤具有协同效应。
  第二部分:吉西他滨增强PD-1抗体抗肺癌疗效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临床观察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的疗效,分析疗效预测因子。
  方法:
  肺癌患者满足下列条件:病理类型为肺鳞癌或腺癌,一线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卡铂化疗,治疗进展后二线使用抗PD-1抗体治疗。另外采集10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癌症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中MDSC的数量,分析其与抗PD-1抗体疗效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肿瘤标本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及PD-1和PD-L1的表达,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插入/缺失突变(InDel)检测,分析这些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1)满足上述条件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肺癌患者共有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疗效评价结果为:1例CR、4例PR、3例SD,2例PD,ORR为50%,DCR为80%。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在PBMC中所占的比例为0.3%,疗效为PR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为1.3%,而疗效为PD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为5.4%。表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越低,应用抗PD-1抗体治疗的疗效越好,MDSC是一种潜在的抗PD-1抗体疗效预测因子。
  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抗PD-1抗体疗效为PR与PD的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均有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且均无PD-1和PD-L1的表达。
  3)通过WES检测分析的肺癌患者样本中TMB突变为2.43个/Mb,属于低的TMB突变负荷,且没有发生MMR相关基因的突变。肺癌患者的InDel突变的比例为0.037,与InDel突变比例中位值0.05相比无显著差别。
  结论:
  吉西他滨可增加PD-1抗体治疗肺癌的疗效。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水平与抗PD-1抗体疗效相关,肿瘤组织中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TMB、MMR、InDel突变与抗PD-1抗体的疗效不支持具有相关性。因为观察病例数目较少,该结论尚需要大样本数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自噬蛋白LC3-Ⅱ、激肽释放酶KLK6/8以及闭合蛋白Claudin-3/4在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2、探讨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中,自噬蛋白LC3-Ⅱ、激肽释放酶KLK6/8以及闭合蛋白Claudin-3/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3、探讨自噬蛋白LC3-Ⅱ、激肽释放酶KLK6/8以及闭合蛋白Claudin-3
目的:探索低浓度铬暴露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探讨CEBPB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在铬促进的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TGF-β-EMT信号通路在促进低浓度铬暴露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1)使PC3处于低浓度铬暴露环境中。通过MTT等方法检测PC3细胞在低浓度铬暴露下的生长情况。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EBPBmRNA表达水平,WB
学位
目的  近年来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femtosecondlaser-assistedcataractsurgery,FLACS)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变得越来越广泛,现有多项研究证实,这一治疗方式具有明确的安全性、精确性,这些特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在这一治疗方式的运行过程中,飞秒激光作用于患者的眼内后其瞳孔缩小的发生率较高。而且经过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机制与飞秒激光
学位
研究目的:1)通过对天津地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HumeralLateralCondyleFracture,HLCF)的骨折类型、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致病原因等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为系统性预防儿童HLCF发生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策略;2)基于人尸体HLCF模型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X线和MRI评价HLCF骨折移位程度的准确性以及骨折移位变化规律,为临床研究影像学评价儿童HLCF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3
学位
背景与目的: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简称妊高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它的发病率占妊娠的5~10%,是产后出血的常见高危因素。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约占15%,剖腹产的比例更高,是孕产妇高发病率、长期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为早期发生的产后出血,
背景:  产后出血是经阴道分娩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如不能有效止血,轻者增加用血,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开放,分娩数量剧增,更多是高龄产妇增加,导致有越来越多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高发人群,同时多次流产分娩人群和发生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等高危风险人群也随之增加,使产后出血发生率一定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加重了我国妇产科医生从业的负担,因此,在分娩前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异常沉积以及tau蛋白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
由于肿瘤细胞对现有化疗药物的抗药性,严重制约了化疗效果。因此,寻找对胶质瘤有效治疗作用的化合物成为了胶质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乌索烷型五环三萜类衍生物已被证明对各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然而,此类衍生物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抗癌作用,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从RosacymosaTratt根中分离出14种ursane型三萜类衍生物,并检测了其在已建立的四种替莫
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并且随着新型靶向药物时代的到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得到明显提高,其疾病模式逐步向慢性疾病模式转变,而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学者的关注热点。相关研究显示[1],癌因性疲乏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首要症状。疲乏是一种多维度主观感受,Piper早在1987年提出Piper综合疲乏模式[2]。疲乏症状不但会加重躯体症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 viruses,IAV)是正粘病毒科的一员,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可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它是每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全球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IAV根据其表面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的抗原性差异分为多个亚型。目前,感染人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有H1N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