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灵诱导人胶质瘤干细胞凋亡并提高替莫唑胺敏感性的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蟾蜍灵(Bufalin)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对人胶质瘤干细胞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并探究蟾蜍灵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取人胶质瘤U87MG、LN-229细胞和肝细胞LO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蟾蜍灵,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检测蟾蜍灵处理24、48和72小时后,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蟾蜍灵在不同浓度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低粘附的细胞培养板,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培养胶质瘤干细胞,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加入蟾蜍灵处理后观察干细胞形态变化及干细胞球体积和数量变化;PI荧光染色观察蟾蜍灵处理后的干细胞死亡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蟾蜍灵处理后的胶质瘤干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蟾蜍灵处理后,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蟾蜍灵和替莫唑胺单独和联合处理细胞后,应用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1.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蟾蜍灵处理U87MG和LN-229细胞24、48和72小时后,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U87MG细胞在蟾蜍灵处理24、48和72h时的IC50分别为85.3,34.5和16.7 n M,LN-229细胞在蟾蜍灵处理24、48和72h时的IC50分别为184.2,96.1和32.7 n M。蟾蜍灵对肝细胞LO2的抑制作用不明显。U87MG和LN-229细胞的克隆形成结果显示,加入蟾蜍灵20n M的细胞克隆数明显低于10n M和对照组,并且在U87MG细胞的20n M组中,几乎看不到细胞克隆。2.U87MG和LN-229细胞可以成球,并且成球细胞的干细胞标志蛋白表达量明显比正常细胞高。蟾蜍灵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形成的干细胞球明显比对照组形成的小,且干细胞球数量也明显减少。干细胞形成后,蟾蜍灵处理组的细胞球明显变松散甚至周围出现细胞碎片。PI染色可以看到随着蟾蜍灵浓度的升高,胶质瘤干细胞死亡越多。蟾蜍灵处理后的胶质瘤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后发现凋亡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并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表达量同样增加;3.MTT检测蟾蜍灵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应用后的胶质瘤干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蟾蜍灵和替莫唑胺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比例,同样高于单独蟾蜍灵或替莫唑胺用药组;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的促凋亡蛋白P-Bad和Cleaved-Caspase-9表达量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1.蟾蜍灵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对肝细胞LO2几乎没有毒性作用。2.蟾蜍灵抑制胶质瘤干细胞活性并杀伤胶质瘤干细胞;蟾蜍灵可以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发生凋亡。3.蟾蜍灵提高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上调促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并以26例健康体检为对照,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
一、前言兰州石化24万t/a乙烯改造项目为节省投资,利用了独山子乙烯改造更换下来的裂解气压缩机组。由于裂解气中某些组分包括烯烃类、过氧化物、硫化物、氧化氮等在一定温度
期刊
摘要:臭氧(O3)是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气体,它的浓度分布和变化不仅影响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且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研究大气中O3的含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卫
2014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531起,造成373人死亡、296人受伤,同比分别下降53%、7.9%、67.8%。详见表1。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75例98处掌指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或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第2天开
目的 探讨汗孔角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既往15例资料齐全的汗孔角化症病例。结果 汗孔角化症病因不明确。临床上除特征性的环状角化皮损外,各型有各自的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反复痰中带血15天入院。近一周来伴有吞咽梗阻感,但无胸痛、气促、发热、返酸、呕吐及心悸,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胸外科专科检查未见异常。
我喜欢郑板桥的为人,也欣赏他的诗词书画。他在我的家乡——山东,曾两任七品县官,少年时代就读他的'家书',津津有味。人缘、诗缘两有之。《郑板桥集》,是我案头上经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
在高校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造就一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