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高温与干旱指数的关系及典型城市高温天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由于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高温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然而土壤干湿条件对高温的影响研究十分匮乏。同时,城市老龄化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温及其带来的健康问题。本文基于中国756个台站1960-2012年的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的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方法给出全国及不同气候区和典型城市南京的降水量、最高气温和夏季的3-month 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6-month SPI和%HD(The percentage of hot days)三个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突变检验。利用分位数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全国及不同气候区和南京市土壤干湿条件对高温的影响。并利用2004-2010年南京市死亡病例和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南京市各死因类别所占比重和循环系统、肿瘤及呼吸系统这三大类疾病的分布特征,以及南京市高温热浪频次,挑选出两次高温热浪过程利用第二代再分析资料进行环流分析。使用滑动平均法等方法研究高温热浪的健康效应,并采用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定量研究高温热浪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近53年中国大陆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均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次之,冬季偏少。中国大陆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降水分布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中国大陆及5个气候区的降水量在不同年份都发生了突变,降水有增有减。然而,近53年中国大陆最高气温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夏季最高气温普遍偏高,春秋温和,冬季普遍偏低,南北最高气温温差大。中国大陆及5个气候区在1996年前后发生一次由低温转为高温的突变,2006年后上升趋势显著。(2)中国大陆和南京市夏季%HD和3-month SPI、6-month SPI的关系基本一致,SPI越大,%HD越小。夏季%HD的高值百分位数比其他低值百分位数对前期土壤表面湿度变化响应更强烈。即当土壤条件变干燥时,%HD值范围更大。中国大陆和南京市%HD的分位数较高一端(上尾)和SPI的关系在3个月时间尺度较为显著。就地理区域而言,中国大陆夏季SPI与%HD的分位数回归线斜率和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值主要集中在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右侧一定范围。在中国大陆5个气候区中,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夏季SPI和%HD的关系最显著。说明在干旱-湿润过渡区,前期干燥的土壤状况预示着随后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3)南京市近53年最高气温的年内变化呈倒“V”型,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最高气温依次为夏>秋>春>冬。南京市最高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季最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南京市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型,最高气温在整个时间域上具有大、中、小多种尺度嵌套的变化周期。南京市全年、春季、秋季、冬季的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均发生一次由低温转为高温的突变。(4)循环系统、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南京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风险,每年大量市民死于这三类疾病。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冬半年高于夏半年,两类疾病死亡率均在冬季达到峰值,8、9月份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是夏半年的小波峰,肿瘤死亡率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循。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循环系统疾病多发,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呈下降趋势。肿瘤相对于其他两类疾病而言,对气温变化不敏感。三种疾病中除肿瘤以外都与气象要素息息相关。最低气温在18℃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增加2.65%;平均气温在12.5℃以下时,每降低1℃时,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增加2.80%;最高气温在24℃以下时,每降低1℃时,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增加2.33%。低温-高湿是南京市不同人群循环系统疾病的致命因素。(5)2004-2010年南京市高温日总数为123d,共出现15次热浪,高温热浪给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层的循环系统疾病人群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南京市日最高气温超过其90th分位数时即发生高温天气,当天及之后几天的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总死亡人数骤增,同时,当每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总死亡人数远超过其夏季平均值,也可以发现当天或者之前几天的日最高气温超过其90th,可以将日最高气温的90th分位数和疾病死亡人数的平均值互相评估。夏季最高气温每增加1℃时,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增加0.981%。高温热浪期间最高气温每增加1℃,对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OR值为12.179。循环系统疾病人群对高温热浪天气十分敏感。高温热浪期间的最高气温对不同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起危害作用,并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温热浪的最高气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女性大于男性;60岁以上大于60岁以下;多因素模型大于单因素模型。夏季高温时期,最高气温的主效应是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的致命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提高高温的可预测性,为高温的预警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探明了天气变化敏感疾病及易感人群,有助于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减少高温造成的健康危害。
其他文献
在世界文明史上,曲阜与耶路撒冷是从古至今能够为人们所瞩目并发挥持久影响力的城市。曲阜,因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而有“东方圣城”之美誉。耶路撒冷,同被犹太教、基督教、伊
广西稻田土壤镉污染以中、轻度为主,而污染农田仍然在进行水稻粮食生产,存在稻米镉超标的潜在风险。因此研究在镉污染稻田施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评价不同土
汽车电子技术为汽车提供任务规划、行驶控制、故障诊断、信号处理等功能,是汽车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汽车产业先进性的标志。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要求的日益增高
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与4G网络的发展,由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媒体满足了人们对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交流沟通互动的情感需求和对信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公路施工工作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路基的质量对于整个道路施工影响极大,因此相关工程人员应该对此提高重视,加快技术研
<正>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纳米铜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后,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铜浸
建筑施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且竞争激烈。总包方为了更快的完成工程项目,通常会将项目分包给其他施工方,这种分包行为在建筑行业中十分常见。该行为是对相关资源的有
很多高中老师是这样来教学生学数学的:首先把每一章的数学题目分类,然后背下来针对每一类题目解法,当学生掌握足够的题型和方法后,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提高熟练程度,那么高考
La1-xSrxCo1-yFe-yO3复合氧化物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电子—离子混合导电特性,可以应用在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分离膜、膜催化与反应器等诸多方面。本文采用化
本文主要从政策变迁的角度去研究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内容监管,试图回答2002年至2012年的这10年间,中国的互联网内容监管政策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