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ctalkine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对于DR的早期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的常驻免疫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神经保护因子和抗炎因子参与免疫防御。视网膜微环境的细微变化即可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视网膜损伤。近年来,随着对DR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相关的炎症反应与DR的发病密切相关,如何在早期进行干预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Fractalkine(FKN)是一种由神经元和内皮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研究认为FKN能通过识别其独特的受体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调控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DR模型中高表达的CX3CR1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神经保护、免疫调节及抗炎等特性,已被用于包括眼部在内的多种退行性病变的治疗。BMSCs能表达FKN,提示BMSCs与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之间存在信号交联,可能参与了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调控。因此本研究基于FKN/CX3CR1轴,探讨FKN-BMSCs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第一部分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探究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及相关的炎症反应。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诱发高血糖,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后72 h检测大鼠血糖,≥16.7 mmol/L者视为造模成功。病程4w时,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及渗漏情况;免疫荧光Iba1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情况;Griess法检测视网膜NO的释放量;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后,12只大鼠中有10只血糖维持在16.7mmol/L以上,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造模成功率为83.3%。病程4w时,两组大鼠FFA检测均未观察到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及渗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正常组和模型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数分别为(11.33±1.21)、(14.83±1.47)个/视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8,P<0.05)。正常组TNF-α、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03)、(0.29±0.04),模型组分别为(0.49±0.05)、(0.51±0.04),模型组较正常组两种蛋白表达均上调(t TNF-α=-6.550,t IL-1β=-6.789,P<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NO浓度为(15.99±1.90)μmol/L,模型组大鼠视网膜NO浓度较正常组升高,为(50.59±3.5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6,P<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为(3.11±1.05)个,模型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为(7.89±1.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6,P<0.05)。结论1.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能够建立稳定的糖尿病模型;2.病程4w的糖尿病大鼠已经出现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及凋亡细胞增加等病变。第二部分Fractalkine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评估视网膜下腔移植FKN-BMSCs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和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2.FKN-BMSCs的构建:采用过表达FKN的慢病毒感染BMSCs,并检测FKN-BMSCs细胞上清液中FKN的含量。3.将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MEM组、BMSCs组、FKN-BMSCs组。在病程4w时,DMEM组视网膜下腔注射2μLDMEM溶液;BMSCs组视网膜下腔注射2μL BMSCs细胞混悬液;FKN-BMSCs组视网膜下腔注射2μL FKN-BMSCs细胞混悬液;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FFA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及渗漏情况;免疫荧光Iba1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情况;Griess法检测视网膜NO的释放量;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成功分离培养出SD大鼠BMSCs,细胞呈贴壁生长、形态均一,并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BMCSs高表达CD29、CD44和CD90,几乎不表达CD11b/c、CD34和CD45。2.FKN-BMSCs的构建:过表达FKN的慢病毒可高效感染BMSCs,最佳感染复数(MOI)为40,感染效率达(82.82±2.45)%;FKN-BMSCs上清液中FKN的分泌量较BMSCs明显增加(P<0.05)。3.视网膜下腔移植后1w、3w各组大鼠FFA检测均未发现明显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及渗漏。视网膜下腔移植BMSCs、FKN-BMSCs能减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程度:移植后1w,视网膜切片染色显示对照组和DMEM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部分呈胞体肥大,突起缩短变少的活化状态,BMSCs组、FKN-BMSCs组分枝状细胞居多,BMSCs组、FKN-BMSCs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和DMEM组(F=22.331,均P<0.05),且FKN-BMSCs组低于BMSCs组(P<0.05)。移植后3w视网膜铺片中,BMSCs组、FKN-BMSCs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覆盖面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和DMEM组(F=76.054,均P<0.05),且FKN-BMSCs组高于BMSCs组(P<0.05);FKN-BMSCs组小胶质细胞密度低于BMSCs组、对照组和DMEM组(F=120.100,均P<0.05)。移植后3w,BMSCs组、FKN-BMSCs组视网膜CX3CR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和DMEM组上调,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和DMEM组下调(FCX3CR1=85.280、FTNF-α=45.762、FIL-1β=34.727,均P<0.05),与移植BMSCs相比,移植FKN-BMSCs对三种蛋白的表达影响更大。BMSCs组、FKN-BMSCs组视网膜NO浓度低于对照组和DMEM组(F1w=68.229、F3w=153.146,均P<0.05),FKN-BMSCs组低于BMSCs组(P<0.05)。视网膜下腔移植BMSCs、FKN-BMSCs能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移植后3w,BMSCs组、FKN-BMSCs组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和DMEM组(F=85.876,均P<0.05),且FKN-BMSCs组低于BMSCs组(P<0.05)。结论1.SD大鼠骨髓中易分离培养出BMSCs,经细胞形态、分化潜能及表面标记物鉴定证实为BMSCs;2.慢病毒能够将FKN基因整合至BMSCs基因组中,从而构建过表达FKN的BMSCs;3.FKN基因修饰的BMSCs可能通过FKN/CX3CR1轴抑制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视网膜炎症反应并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使用高强度的化疗可以有效地治疗伯基特淋巴瘤,特别是针对较年轻的患者。然而,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这突显了寻找替代疗法的必要性。PHLPP2是PI3K/AK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可以直接去磷酸化AKT的Ser473位点。目前已有研究表明,PHLPP2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异常表达,上调PHLPP2的表达可发挥其抑癌因子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评估机械通气对膈肌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晋江市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需要机械通气患者(MV组)及有建立人工气道无需机械通气(NMV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组患者入组时收集其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吸烟、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原发疾病等资料。研究起点、12小时、1天、2天、
目的系统评价对于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氟维司群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磷脂酰肌醇3激酶/
目的:(1)对比及评价美貌人群、福建地区口腔医生和口腔医学生的微笑美学特征;(2)调查福建地区普通人群的微笑美学观点;(3)探索微笑美学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1)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收集100位美貌人群的正面微笑图像,并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D5300,Nikon Corp,Japan)采集100位口腔医生和100位口腔医学生的正面微笑图像。将所有图像导入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评估
目的:阑尾拥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以发挥淋巴器官功能。研究表明阑尾的存在,可能更利于肠道有益菌生长,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然而,阑尾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现有的报道以及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阑尾切除后肠道细菌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可能与部分疾病的发生相关。检索数据库发现,目前尚无阑尾对肠道真菌影响的报道。本研究将通过ITS2测序,研究阑尾切除后肠道真菌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阑尾与肠道微生态关
目的:探究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诱导的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对高脂血症大鼠全身炎症细胞因子和主动脉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2只5周龄雄性SD大鼠分别经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12周,其中在第6周时经血脂检测确认高脂饮食喂养组高脂血症形成,此后按以下随机分组构建CAP模型或行假手术,具体分组
【目的】研制用于筛查ter W基因阳性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平板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主动筛查并分析福建地区健康人群肠道中ter W基因阳性型肺炎克雷伯菌定植情况、分子学特征、耐药模式等,有助于对ter W基因阳性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的溯源、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98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多生牙来源根尖牙乳头牙细胞(apical papilla cells of human supernumerary teeth,APCs-S)与人多生牙来源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 of human supernumerary teeth,DPCs-S)并对比二者生物学行为差异。构建无翼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ingless-type MMTV in
目的: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RT-PCR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细胞株Nalm6和人正常B淋巴细胞株(BCELL)细胞中TAOK1甲基化及Micro RNA-155-5P(MiR-155-5p)表达水平。同时探讨慢病毒敲低Nalm6细胞中MiR-155-5p及阿扎胞苷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及对TAOK1基因和蛋白的影响。并对Mi
【背景】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原因大多与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相关。对于术后腺瘤残留者、肿瘤复发者,或者不适合于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这两种放射治疗方式在垂体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的】我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