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英汉广告语仿拟现象对比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的运用是丰富广告语言的重要手段。而仿拟修辞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模仿人们熟知的语言来创造新的语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广告语中。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从语言学、词汇学、心理学,翻译学等对其进行过研究和分析,只有少数学者从模因论的角度研究仿拟,而将英汉两种语言的仿拟广告语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则更加空白。模因和仿拟的共同点在于模仿,因此本文以道金斯的模因论为理论基础,辅以海利根、布莱克摩尔以及何自然、谢朝群、陈琳霞等人的观点,将模因论作为理论框架对英汉广告语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在模因论的指导下,从书、杂志、报纸、网络及电视上选取了216条仿拟广告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在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阶段,英汉广告语仿拟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2)在模因论视角下,英汉广告语仿拟现象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英汉广告语中仿拟现象的形成会经历相同的模因复制与传播过程,并具有相同的易辨性、新颖性、一致性和临时性等特点。英汉广告语具有不同的模因系统,因而在同音异义词和押韵上的仿拟上有所差异。英语属于语调语言和拼写文字,通过改变拼写进行仿拟;而汉语属于声调语言,通过声调的区别和同音异形异义字进行仿拟。同时,英汉广告语的模因宿主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个人主义,多使用外向型表达方式,而中国人更注重集体主义,多使用内向型表达方式。  本研究将模因论与仿拟修辞相结合,为仿拟广告语的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为读者解读英汉两种广告语提供了帮助,同时为广告制作人使用仿拟广告提供了可行性借鉴。
其他文献
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最初都被认为是两种修辞手法。在传统的观点看来,隐喻是基于两个相似物体的相互代替,而转喻则被认为是基于邻近的两物之间的相互代替。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西媒体关于“非典”和“甲流”报道的危机话语并探讨了中西媒体中危机话语呈现的不同特点,同时比较了中国关于“非典”和“甲流”报道的不同。迄今为止,在危机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写于2009年的一部新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通过全景式、多声部、非线性叙述时间、频繁的场景切换等手法刻画身处二十世纪七
作为一个流亡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通过小说和游记向世界展示了“第三世界”独立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作品背景多设定于非洲、西印度群岛、中东等西方眼中落
期刊
当今,酒店集团的会员忠诚计划内容以积分和会员福利为主。本篇论文使用本土化的理论,分析并比较了国际酒店集团与本土酒店集团的忠诚计划。本文使用了网站资料分析,调查问卷,参与
亨利·劳森(1867-192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澳大利亚最伟大的作家,被称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劳森以其内容新颖,风格独特的小说在澳大利亚
亨利·罗思(1906—1995)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说是睡着了》最早出版于1934年,是1923到2005年间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百部英文小
在英语作为外语的背景下,英语阅读作为语言习得、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语言测试领域,人们已设计并运用多种任务来测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Halliday(1985)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自此,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这一语言现象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对语法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