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深海细菌新属的鉴定及Cellulophaga sp.C.2.1菌株降解卡拉胶相关酶的克隆表达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因其独特的环境,孕育了无数具有特殊代谢方式和特殊代谢产物的微生物。海洋细菌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常见的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十几个属。由于现有研究条件等限制,绝大多数微生物至今无法在实验室中获得纯培养,这更加限制了人们对海洋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研究和认识。近年来,关于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因为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研究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建立在分类和鉴定等基础性的工作上。本研究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海水中分离到菌株KN1116T,采用多相分类的手段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该菌株细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落为黄色、严格需氧,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呈细长的杆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KN1116T菌株与Chryseoglobus属有较高的亲缘关系,与Chryseoglobus frigidaquae EC11T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98.5%)。主要的细胞脂肪酸是anteiso-C15:0和iso-C16:0。菌株KN1116T的呼吸醌主要包括甲基萘醌MK-12、MK-11、MK-10和MK-13。极性脂成分主要为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此外还有6种未知糖脂、2种未知磷脂和1种未知极性脂。菌株KN1116T的胞壁肽聚糖类型为B1β,其特征二氨基酸为2,4-二氨基丁酸(DAB)。基因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KN1116T菌株基因组大小为2.7Mbp,G+C含量为69.4%。根据表型特征、化学成分特征、系统发育特征和基因组学特征,提出KN1116T菌株是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一个新属的新种,建议命名为Marinisubtilis pacificus gen.nov.,sp.nov.。其模式株为KN1116T(=CGMCC 1.17143T=KCTC 49299T)。卡拉胶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海藻多糖,用卡拉胶酶制备的卡拉胶寡糖的多种药用活性已被证实明显优于其他降解方法获得的卡拉胶寡糖,因此卡拉胶降解酶被认为是生产卡拉胶寡糖最强有力的工具。本研究从海洋红藻表面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显著降解卡拉胶活性的细菌C.2.1,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Cellulophaga属,并将其命名为Cellulophaga sp.C.2.1。结合全基因组数据和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已发表的卡拉胶酶基因序列,找到2个与降解卡拉胶能力相关的基因:糖苷水解酶16家族基因C.2.1-2202(930bp)和ι-卡拉胶酶基因C.2.1-1219(1476bp),对这2个卡拉胶降解酶基因进行了重组载体构建及异源表达,经纯化后获得的具有降解卡拉胶活性的重组蛋白大小分别为κ-CgsA2202 34.8 KDa和ι-CgsA1219 53.6 KDa。同时对2种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卡拉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和30℃,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4.5和8.5,在底物浓度为0.1%时酶活力受盐浓度影响不大,大多数金属离子对两种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仅有Ca2+对κ-CgsA2202的活性具有轻微的促进,两种酶对3种常见卡拉胶均有降解作用。
其他文献
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是海洋工程设施领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仿生超疏水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及成分而具有优异的拒水性,其有望应用于解决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的问题。本论文分别采用阳极氧化法、水热法、刻蚀法对海洋环境中常用的5083铝合金表面进行了仿生超疏水处理。首先,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测试了所制备超疏水样品表面的微纳米形貌及组成成分。其次,对所制备超疏水样品表面的润湿性及自清洁能力进行了测试。
学位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肝癌被列为第三大高致死率癌症和第六大常见肿瘤,每年约有78.2万例死亡和84.1万例新发病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这些治疗的主要缺点在于有效化疗栓塞后的进展和消融或手术切除后的复发。与其他肿瘤相比,肝癌的预后仍然较差。更严重的是,肝癌不仅是一种对化疗高度耐药的肿瘤,而且最适用的肿瘤化疗方案也受到潜在肝病问题的严重制约。因
学位
随着在役钢结构不断进入服役维修期,能够在未充分除锈的钢铁表面上进行涂装且符合环保趋势的水性锈转化涂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有效的转锈剂成分及其水性锈转化涂料配方,深入了解其作用原理及适用条件,能够为在役设施防腐维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恒温恒湿法所制带锈钢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转锈剂复配及锈转化涂料的制备。结果表明,所获带锈钢的成分及结构与碳钢大气腐蚀较为相似,是锈转化研究理想的对
学位
不同的底栖有孔虫特异性引物对其DNA样品的扩增效能是不同的。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如果使用不合适的引物对很可能会导致扩增效能极低或者无法获得PCR产物,这将会导致后期的分子数据分析结果不理想甚至不准确。为了探索不同沉积物类型的底栖有孔虫18S rDNA(18S Rinbosomal RNA)扩增的有效引物,本实验从青岛湾潮间带,胶州湾近岸浅水,黄海离岸大陆架再到东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深海等不同沉积物类型
学位
本论文通过对东南印度洋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69航次U1513和U1516站位沉积物碎屑态组分的物质堆积速率、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样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方面综合性分析,示踪了白垩纪和古近纪时期构造时间尺度上这些站位所沉积碎屑态组分的物质来源,并重建了此时澳大利亚西南部大陆的化学风化和古气候演化历史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特别是系统揭示了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 1d期间南半球高纬度印度洋的陆源碎屑物
学位
文蛤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病原菌的侵袭,文蛤的爆发性死亡频频发生,已成为制约文蛤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解析文蛤感染副溶血弧菌后的抗病机制、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对抗病性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文蛤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能否生存不仅与宿主免疫系统防御有关,还与其能量、物质代谢调控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感染后宿主体内能量代谢调控,对于深入理解文蛤免疫
学位
类胰岛素超家族是动物中一个古老的基因家族,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对个体的生殖、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贝类中发现了多个类胰岛素家族成员,但是其相应的功能研究还比较欠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基因参与的具体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长牡蛎为实验对象,采用自然生长周期取样及实验室条件下的饥饿处理等方法,测定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水平,结合多元统计等分析方法研究牡蛎类胰岛素基因与生理性状的相
学位
冰碛岩是研究古沉积环境和大陆上地壳平均成分的重要手段。本论文针对分布在中国的新元古代典型冰碛岩剖面——华北板块洛南剖面罗圈组冰碛岩以及扬子板块九龙湾剖面南沱组冰碛岩、莲沱组砂岩为主的碎屑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华北板块洛南剖面罗圈组冰碛岩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罗圈组冰碛岩形成于冰川逐渐消融、冰筏作用逐渐减弱的环境,——即在海侵过程中罗圈组的沉积环境
学位
近年来,牡蛎大规模死亡事件频发,逐渐成为制约其养殖的关键限制因素。目前牡蛎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是牡蛎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与外界环境、病原等综合作用的结果。Toll样受体(TLR,Toll like receptor)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可识别不同病原,引发宿主免疫应答反应。本文通过对比较感染转录组,基因家族系统
学位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重要的鱼类病原菌,能引发多种养殖鱼类的严重病害,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细菌外膜蛋白是细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外膜蛋白为切入点,分析并研究了两个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外膜蛋白功能(命名为:Omp1Et和Omp2Et)。研究发现Omp1Et和Omp2Et位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外膜表面,推测是与毒力相关的外膜蛋白。重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