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的显性、隐性教学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写作可以考察学生对于语法词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可以说写作能够衡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综合实力。语法在英文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正确的语法结构,句子就表达不清楚,文章也就不成其文章了。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诸多新概念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学者们经过长期的研究也各持己见,如何将显性教学、隐性教学与大学英语写作相联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运用单一的显性教学法。要做到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改变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形式单一的现状,运用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方法教授语法知识,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很多学者探讨了显、隐性语法知识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的语法知识在二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关于显隐性语法知识的教学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的研究甚少。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显性教学方式教授语法知识,那么关于隐性的语法知识教学能否帮助提高学生英语写能力的研究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目前中国大学生显性语法知识与隐性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呈何特点?2)显性的语法知识教学与隐性的语法知识教学哪一种更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本研究选取合肥师范学院大一两个平行班的60位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被试,将其编为试验组和控制组。实验时间为2015年3月至4月,历时2个月,共6个教学周,12节课程。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前测和后测。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前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验前英语写作及显隐性语法知识的测量,掌握学生的水平情况,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打下基础。问卷调查目的是调查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态度和受试者英语老师教授语法时所用的方法;第二阶段为教学阶段,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语法知识教学,对实验组采取隐性的语法知识教学,对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显性语法知识教学;第三阶段为后测,在6周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再次进行相似的语法以及作文测试,并随机对抽取实验组同学进行采访,最后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科学论证。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显性语法知识掌握情况比隐性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好;隐性的语法知识教学更能有效帮助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另外探究发现:多数受试者倾向并希望从显性的语法教学转为隐性教学;显性语法和隐性语法的掌握情况与英语写作水平成正相关的关系。尽管此次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它对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却提供了颇有意义的启示。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布局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对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介绍,包括研究问题、被试、工具、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则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本研究的教学启示,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无论从诱因还是并发症角度进行的研究,都表明该病与情志关系极为密切。该病涉及脾胃肠心肾等多个脏腑,中医证型复杂,临床常见肝郁脾
目前我国主要国道省道以及乡村公路都广泛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形式,这主要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耐磨等优点。在沥青混凝土
由山西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专家、全国消失模与V法铸造技术委员会高级铸造工程师袁东洲和国际铸业网CEO车顺强先生编著的《消失模铸造实用技术及应用》一书近期已经发行。
传记文学翻译为不同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国家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但目前传记文学翻译集中于词句间的信息传递,未充分考虑其翻译中语篇和文化等层面的转化。传记
作为英语口译员,走出课堂,接受实战考验是全面提升翻译和口译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固然为基础,能帮我们打下坚实根基,但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于偏重对演讲稿的训练,对于贴近
比利时自1830年独立以来,其政治进程一直受困于国内凸显的语言问题,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当属北部佛拉芒语群体与南部法语群体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文化教育层面,更体
本次口译实践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讲座口译现场模拟实践,而本报告也是基于此次模拟实践来探讨讲座口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考虑到讲座口译的特点,译者选用了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各个领域的交流也在逐渐增强,法律文化的交流便是其中之一。而在法律文化中,中国的食品、药品等卫生法一直是中国法律体系的薄弱环节。近年食
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汉语“被”字句与日被动句作了句法和语义上的整体对比。并且分别从汉语和日语的角度出发对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和补语成分及其语义特征进行了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