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生物炭除菌机理及其填料开发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给的短缺与现代社会对水量、水质需求间矛盾日益尖锐。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作为潜在可再利用水资源,具有污水量小、日变化系数大、水质不稳定等特点。如何针对其中的病原体进行高效、绿色、可持续消毒成为时下热门研究话题。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被视为应对小城镇、农村面源污染的制胜法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集中污水处理所采用的氯系消毒由于无法精准控制消毒剂的投放量,在污水分散处理中并不适用;而紫外及臭氧消毒技术则存在制备成本高、运营管理复杂的问题。生物炭作为一种以废弃物为原料的环保材料,具有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比表面积大及表面活性高等优点,常作为吸附剂应用于环保领域;而纳米金属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材料,对微生物具有较强杀灭能力,且无消毒副产物产生的优点。本研究将探究以合理的制备条件将金属纳颗粒负载于花生壳粉生物炭表面,形成“吸附-灭活”耦合除菌效应;并在确定合适制备条件后,将其作为新型的高效除菌填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期以达到90%大肠杆菌去除率。本研究以重庆地区盛产的花生壳为原料,碾磨成粉后进行热解制备花生壳粉生物炭,分别选择Ag、Cu、Zn三种金属及1%、2%、3%三种纳米颗粒负载量进行大肠杆菌去除率及去除机理研究。抗菌实验表明:负载金属种类、金属负载量、热解温度会影响生物炭—纳米金属颗粒的除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及金属负载量相同时,Ag、Cu、Zn三种金属负载的生物炭中负载Ag的生物炭3h及24h内大肠杆菌去除率最高,负载Zn、Cu的生物炭的消毒效果依次减弱。其中700°C烧制的负载量为3%的纳米银颗粒生物炭(700-3-Ag)及500°C制备的负载量为1%的纳米银颗粒生物炭(500-1-Ag)的3h内大肠杆菌去除率达90%以上。而负载Zn、Cu的生物炭3h大肠杆菌去除率均低于Ag,其中负载Zn材料的去除率不及60%,Cu材料最高仅40%左右。300°C制备的材料去除率均较低且同种金属间不同负载量差距不大。500°C作为热解温度时,随金属负载量增加,材料消毒效果减弱,热解温度为700°C时,消毒效果增强。通过流式细胞仪和ICP检测可知,银纳米颗粒生物炭向溶液中释放银离子的数量会受热解温度及银负载量的影响,随着银负载量从1%增加至3%,700°C烧制的纳米银颗粒生物炭3h内灭活的大肠杆菌百分比从22.26%上升至69.82%;500°C制备的纳米银颗粒生物炭3h内灭活的大肠杆菌百分比从13.66%上升至22.09%。纳米银颗粒生物炭的XPS扫描结果表明,填料表面负载的银以单质银及氧化银的形态存在。BET分析表明,热解温度及金属负载量会影响纳米银颗生物炭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从而影响其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纳米银颗粒生物炭的消毒机理包括1)生物炭吸附大肠杆菌,其表面纳米银颗粒与其接触作用杀菌;2)纳米银向溶液中释放银离子杀菌。其中500°C制备的银材料除菌机理偏向第一类,而700°C热解产生的银材料倾向于第二类。从大肠杆菌去除率以及成本角度考虑,最终选择500°C制备负载1%银纳米颗粒的花生壳粉生物炭作为核心填料,用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尾水消毒处理,填料装置设计为连续流,水力停留时间(HRT)30min,日设计处理量约10m3/d。在对填料装置连续30d的监测中,在并不做任何反冲洗清洁措施情况下,大肠杆菌去除率均保持90%以上。在监测除菌效果同时还对水常规指标进行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填料装置对COD具有47%的平均去除率,但对于NH4+-N、NO3--N以及TP等污染物去除率均低于25%,不具备明显去除效果。原因应为小分子污染物不稳定,难以被稳定吸附去除。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厕所污染治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重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且多处山地丘陵地区,地形高差大,其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置更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在对重庆市农村厕所污染排放、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实地取样检测和问卷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代表性的治理技术路线中污染物迁移转化途径,并结合重庆农村地区特点提出了适应性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
谱理论是算子理论算子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理学、量子力学等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谱理论中的Weyl型定理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关于该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了谱理论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算子的一致Fredholm性质,研究了算子满足Weyl定理,Browder定理,a-Weyl定理和a-Browder定理的判定方法,并且探究了这几个定理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四章,具体
地下鼠作为一类特殊的啮齿动物,长期生活在地下洞穴,面临着各种生存挑战,进化出许多适应性的生态和生理特征。甘肃鼢鼠(Eospalaxcansus)作为一种典型地下鼠,是研究低氧耐受的极好材料。目前,对低氧耐受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有关甘肃鼢鼠葡萄糖代谢的研究很少。机体血糖稳定关系着内环境稳态。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腺组织中胰岛B细胞分泌,是调节糖脂代谢的关键激素。研究表明,异常糖代谢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冷却水不断地蒸发和散逸,导致了水体中各种有机物和矿物质的积累,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军团菌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一类细菌,近年来已经在我国各地的空调冷却水系统中被检出,当循环水中的军团菌大量存在时,可以通过气溶胶和雾化空气形成交叉感染,极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爆发流行军团病的风险,因此实现对循环水中军团菌的有效控制,对社会健康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军团菌的
三维空心纳米材料由于其超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原子缺陷、空心多孔的结构和传质速率快等结构特征,使其在能量储能和能量转换等领域有着极高的应用前景。在多相催化领域,中空多孔的贵金属纳米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与常规的纳米材料相比,其催化活性更高、结构更稳定、耐久性也更好。鉴于此,本论文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歧化反应,探索了以自模板溶出法为基础制备多孔合金(PdCu、RhCu)的可能性,考察了合成参数对产物形
螟蛾总科Pyraloidea是鳞翅目昆虫中种类丰富多样的类群,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螟蛾总科昆虫多为农林业害虫,对农作物、森林、草原和木材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这类昆虫的防治是农林业生产上的重点,有效的种群控制策略可以显著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4种螟蛾总科昆虫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种内及种间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旨在探索雌性偏移基因和雄性偏移基因的功能分类,从而对控制种群数量提供分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撞击地球大气层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极光。光学观测是研究极光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每年通过全天空成像仪拍摄到数以百万计的极光图像。从这些海量极光数据中检索到感兴趣的极光图像对探索磁层变化以及日地间电磁活动的信息有着巨大研究价值。极光中以弧状极光出现频率最高,将弧状极光进一步细分为单弧和多弧对研究弧状极光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极光图像的手段从最初的人工处理到如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主要原因是
2020伊始,爆发于武汉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全中国带来了伤痛和灾难,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疫情的持续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使线上教学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平台。基于媒介的线上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监督目不能及,对于学生的学习检验行之有限。因此,在学科中更精确、快速的教学管理成为迫切需求,对于教学的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依
磷酸镁水泥通常由酸式磷酸盐、重烧氧化镁、缓凝剂以及改性组分组成,具有早期强度发展迅速、体积稳定性好和粘结强度高等优异性能,在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市政主干道等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快速修补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军事工程的抢修抢建方面更是作为首选材料。然而,伴随磷酸镁水泥研究和应用的广泛,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耐水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研究者发现磷酸镁水泥基材料在水中或者潮湿条件下养护时,强度会随着龄期的
我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在2017年时就已经超过五百亿平方米,且这一数据在短期内还将持续上升,将BIM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寿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既有建筑工程BIM研究,主要集中在既有建筑设施管理和改造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对该领域其他方向的研究还较为不足,还缺乏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既有建筑寿命周期中BIM技术应用障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全面地分析当前我国既有建筑寿命周期中BIM技术应用的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