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桑叶黄酮对马运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探究蒙古马日粮中添加桑叶黄酮对马运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选取12匹蒙古马,检测马在运动前、不同运动距离以及运动后休息不同时间长度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液抗氧化指标变化,明确马在运动过程中氧化应激水平,然后将12匹马平均分为三组,每组4匹:分别为对照组、低浓度桑叶黄酮添加组(5g/d/匹)和高浓度桑叶黄酮添加组(10g/d/匹),进行3×3拉丁方试验,每期饲喂期20天,试验期1天进行运动试验,分析添加不同浓度桑叶黄酮对蒙古马运动前、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液抗氧化指标、肌纤维结构、肌肉抗氧化指标及基因表达层面探究其抗氧化机理,为桑叶黄酮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缓解马的运动氧化应激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探究马在运动前、运动过程中(5km、10km、15km、20km)以及运动后1h、2h、4h、6h不同状态下血液指标水平的变化发现:白细胞数目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逐渐升高,20km时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运动后2h达到最高为14.33×10~9/L,运动后6h数值降低至12.70×10~9/L,但仍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百分比先升高后降低,运动后显著低于运动过程中(P<0.05),运动5km和10km时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在运动过程中显著升高(P<0.05),运动后显著降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甘油三酯、肌酐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P<0.05),运动过程中显著高于运动前和运动后;肌酸激酶先升高再降低(P<0.05),其中运动后2h达到最高,运动后6h与运动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从运动前到运动20km数值逐渐降低,运动后1h至6h逐渐升高,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过氧化氢酶从运动前到运动20km数值逐渐降低,运动20km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运动后逐渐升高,运动后6h显著高于运动20km(P<0.05);丙二醛从运动前到运动20km,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逐渐升高,在运动20km时最高,运动后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在蒙古马运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2.通过在日粮中添加桑叶黄酮探究马在不同运动距离以及运动后血液指标水平的变化发现:日粮中添加桑叶黄酮后,马在运动5km时,高浓度组平均心率与平均速度均高于其他组;运动20km时,低浓度组平均心率高于其他两组;高浓度组白细胞、单核细胞数目、钙、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在运动前和运动5km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中性粒细胞数目、总蛋白在运动前和运动后4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红细胞数目在运动前、运动后1h和4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血红蛋白在运动20km、运动后1h和4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红细胞压积在运动5km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在运动20km和运动后1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尿素在运动20km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肌酐在运动后4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肌酸激酶在运动前、运动20km和运动后4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丙二醛在运动5km、20km和运动后1h时对照组显著高于和高浓度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桑叶黄酮对蒙古马体内抗氧化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且添加高浓度的桑叶黄酮对蒙古马氧化应激缓解效果更好。3.通过探究添加桑叶黄酮后对马运动后以及运动后24h肌肉指标水平的变化发现:桑叶黄酮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Trx R1、SOD1、SOD2、GPX1、GPX3、Nrf2表达量均升高,丙二醛降低、肌纤维损伤程度降低,结果表明添加高浓度桑叶黄酮可以通过Nrf2信号通路调控下游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进而促进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蒙古马机体抗氧化性能,缓解蒙古马运动氧化应激导致的肌纤维损伤。综上所述,蒙古马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氧化应激,在日粮中添加桑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Trx R1、SOD1、SOD2、GPX3抗氧化基因表达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提升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缓解运动马氧化应激损伤,其中添加10g/d/匹马的高浓度桑叶黄酮组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本论文旨在研究小麦低聚肽对肉羊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5.58 kg、4月龄左右的体态特征表现健康小尾寒羊公羔羊3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3%小麦低聚肽),n=15。试验期共75 d,包括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本文主要由三部分试验组成,试验结果如下:1.小麦低聚肽对肉羊屠宰性能与羊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小
学位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读出电路由于工艺制造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非均匀性。针对传统电路存在的非均匀性问题,设计了基于12μm像元的非均匀性校正电路,该新型非均匀校正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电流镜产生电流,并且通过调节比例电流支路输出不同比例的电流,加入放大器负反馈结构提高电流精度,对像元阵列产生的非均匀性进行补偿。在TSMC 0.18μm工艺条件下进行仿真测试,新型校正电路进行校
期刊
益生菌(乳酸菌)在畜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预防和治疗动物腹泻、调节宿主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蒙古马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鉴定出一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命名为Q6,对该菌株的生物学功能、益生性能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戊糖片球菌Q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以期为制备马源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提供试验依据和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
学位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技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写作中的书面纠正性反馈备受学者关注。而且,许多实证研究证实了书面纠正反馈对提高学习者英语写作准确度的积极作用。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的纠正性反馈对于英语写作准确度的影响。但是,探讨间接反馈和元语言反馈对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准确度的影响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本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注意假说理论和技能习得理论为理论框架,基于
学位
本研究选用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内蒙古绒山羊18只,按体重差异不显著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以优质牧草苜蓿为粗饲料,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C60组)、30:70(C70组)、20:80(C80组)的日粮。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研究精粗比对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际以及相关研究作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在本试验条件下,平均日采食量与阶段日采
学位
英语写作作为一项语言输出技能,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当前国内英语写作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成就感不佳,形成了“学用分离”的现象。鉴于此,文秋芳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产出导向法”,倡导“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构建“驱动-促成-评价”交互循环的教学流程。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了产出导向法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而
学位
阅读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占很大比例。日常英语阅读训练成为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积累词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生义或熟词生义。高中生,尤其是低水平高中学生如何在阅读练习中正确使用词典定位文本中生僻词的意思以及
学位
在发育早期,适应性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机体主要利用天然免疫系统来应对致病性攻击。免疫反应的过程是极其耗费能量的,会对蛋白质代谢和脂类代谢等多数生理代谢功能途径产生影响。肝脏是免疫、能量代谢、合成等过程的主要器官。因为它负责在循环中产生大部分的免疫分子,并含有大量的天然免疫细胞。肝脏动态基因的表达与转录水平反映了系统的免疫调控活动,因此肝脏可能具备系统地分析绵羊与山羊天然免疫机制的潜力。因此,本研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果糖(FOS)及D-甘露醇(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192只,按照初始体重相近、公母各半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2000 mg/kg的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及D-甘露醇。饲养试验为期42天,分为前期(1~21d)、后期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和发酵麸皮多糖对舍饲杜寒杂交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血液抗氧化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0±5kg)的3~4月龄杜寒杂交公羊24只,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分为四组,每组六只羊,其中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三个试验组,FWBP组添加0.4%的发酵麸皮多糖,APS组添加0.3%的黄芪多糖,HUN组添加0.4%的发酵麸皮多糖和0.3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