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半干旱区植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沙生植物经常遭受强光、极端温度、水分亏缺等环境胁迫的影响。光系统Ⅱ(PSⅡ)叶绿素荧光对环境波动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当今研究植物胁迫的重要探针。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植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典型沙生植物昼夜光化学效率光响应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阐明波动环境下植物的生理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典型沙生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进行原位连续监测,研究了其光化学效率的动态特征、昼夜光化学效率的光响应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如下: (1)两种沙生灌木对环境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环境波动引起PSⅡ反应中心活性的变化,但未造成PSⅡ反应中心的损伤。油蒿日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波动范围为0.68-0.83,6-9月份Fv/Fm月均值均在0.75以上;杨柴日均Fv/Fm的波动范围为0.60-0.83,8、9月份Fv/Fm月均值均为0.77。 (2)不同天气条件和不同月份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日尺度上的分析显示,PAR影响两种沙生灌木ΦPSⅡ日变化,ΦPSⅡ与PAR呈线性负相关。油蒿、杨柴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及光能利用率均随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升高而降低。 (3)不同水分条件下影响两种沙生灌木Fv/Fm、ΦPSⅡ、ΦPSⅡ-PAR线性回归斜率与截距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水分胁迫期PAR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油蒿、杨柴Fv/Fm、ΦPSⅡ、ΦPSⅡ-PAR线性回归斜率与截距的主要环境因子。非水分胁迫期油蒿、杨柴ΦPSⅡ-PAR线性回归斜率受PAR、空气温度、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共同影响;油蒿Fv/Fm、ΦPSⅡ-PAR线性回归的截距仅受PAR影响,杨柴的的Fv/Fm、ΦPSⅡ-PAR线性回归的截距受PAR、RH共同影响。 (4)两种沙生灌木ΦPSⅡ-PAR线性回归的截距与Fv/Fm波动趋势相近,ΦPSⅡ-PAR线性回归的截距随Fv/Fm升高而升高。 以上结果表明,油蒿、杨柴通过调节自身对吸收光能的利用,避免光抑制带来的损伤以适应环境波动,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释其成为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植物的原因。不同水分状况下,植物昼夜光化学效率光响应规律及其与主导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性,选择防沙固沙植物种时应结合植物生理特性及生境条件。白天实际光化学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线性回归的截距能够代替最大光化学效率反应植物是否遭受环境胁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野外长期监测过程中最大光化学效率测定困难的问题,为叶绿素荧光原位监测技术进行植物生长状况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