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气体分析系统研究与设计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感器在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特性的好坏、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质量至关重要。各行各业的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特别是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气体传感器自身的交叉敏感等物理缺陷,单一气体传感器无法对多种气体进行准确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检测。随着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研究出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气体传感器阵列组成的智能传感器,实现了多气体的智能测量。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气体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将会引发中毒、火灾甚至爆炸事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开发可以进行多种气体分析的仪器设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电子嗅觉系统原理为基础,研究出基于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气体分析系统,利用传感器阵列对各种气体的高维响应模式来实现对不同气体的识别,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解决了目前单个气体传感器选择性差的问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气体分析系统主要包括气体传感器阵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三大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传感器、单片机、串口通信、数据预处理、BP算法及模式识别等相关技术。气体传感器是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核心部件,是气体分析系统进行气体分析的关键组成单元,其选择性、重复性、交叉敏感性的指标直接影响到系统进行气体分析的质量。通过对气体传感器原理和MQ系列气体传感器阵列的介绍,为测量线路设计和数据采集分析提供了基本测量条件。基于RS-232C标准的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从气体传感器模拟信号到计算机数字信号的转换以及数据的有序存储,为模式识别和仿真算法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集。数据处理模块是系统完成气体分析的关键部分,其特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气体检测精度。文中首先论述了多气体分析系统的理论模型,BP训练算法,以及使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网络设计的方法和将其应用于多气体定性定量分析的实验步骤。然后将气体传感器阵列和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进行3种气体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其中涉及信号预处理算法、人工神经网络设计、进行多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的BP网络的输入输出和隐层单元确定方法、网络的训练及实验结果分析等。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对三种气体100%的定性识别和较低误差的定量检测。论证了采用气体传感器阵列与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气体分析的可行性。在分析系统误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系统识别精度的方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诺如病毒( Norovirus,NV)是一种新生食源性病毒,牡蛎是其主要传播载体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NV在牡蛎不同组织的累积分布状况仍不清楚。所以,研究该病毒在牡蛎组织中的分布对于提
Delta-Sigma ADC采用了过采样技术和噪声整形技术,能够达到很高的有效位数,因此广泛被应用于音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手机、助听器、平板电脑等移动便携设备的日益普
[目的]分析会东县嘎吉基地单元烤烟的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与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了解会东县烤烟的风格和质量.[方法]选取监测点的烟叶样品,
锁相环(Phase Lock Loop)电路是当今微处理器(MCU)中不可缺少的模块。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是片上系统(SOC),锁相环是SOC中一个重要的IP核。然而,锁相环的设计仍然是集成电路设计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植物,其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称之为金银花,是中国常用的著名中药材之一。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忍冬规
在盐环境这类特殊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呈现的特殊生物学性质,驱使科学研究人员去探索以盐成分为主导非生物因子的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生命现象,力图揭示它们的种
以提倡农业科技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背景,利用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政策投入、商业信贷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在运用DEA模型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
堇菜属(堇菜科)是一个世界分布的大属,全球约有525-60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和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区。我国是堇菜属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中国植物志》第51卷收录中国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稀缺。有很多方案被提出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异构组网、Massive MIMO等技术。其中Mas
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物芯片、非接触智能卡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异常活跃,对于现在流行的各种标准的射频IC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