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双面卸载应变岩爆层理效应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巷道交叉点发生的单向双面(以下简称双面)岩爆及其层理效应开展了实验研究。提出了满足现场应力转化过程的双面快速卸载岩爆实验方法。采用新型大吨位液压伺服真三轴岩爆实验系统,室内再现了双面岩爆弹射破坏过程。其次,开展了单面及双面卸载岩爆实验,并对比了二者的异同。最后,通过层理倾角分别为0°、15°、30°、45°、60°、75°和90°的砂岩双面卸载岩爆实验获得了其层理效应。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了双面卸载岩爆实验样品尺寸、初始应力水平以及加载路径。实验前,通过砂岩劈裂、三点弯以及直剪实验的结果提取了3方面的特征参量用于岩爆破坏分析,包括AF-RA坐标系下区分裂纹类型的临界直线斜率;产生单位面积剪切与拉张断口消耗的能量;以及区分断口张拉与剪切破坏模式的图像灰度值变异系数临界值。单、双面卸载岩爆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双面与单面卸载岩爆的弹射破坏过程、自由面的平均速度演化过程类似;破坏应力、耗散能量接近;动能占可释放应变能的比例均很低;AE活动性及能量释放特征相似。但双面卸载岩爆的烈度要大于单面卸载岩爆,具体表现为:双面卸载岩爆的最大弹射初速度更大;屈服及岩爆阶段的AE信号频率更低。双面卸载岩爆的典型现象包括:表面裂纹、碎片剥离、颗粒弹射、表面鼓起、块片折断、全面爆裂以及爆裂后表面形成爆坑。自由面的平均速度变化过程,可分成3个阶段,分别为:Ⅰ-颗粒弹射或碎屑剥离;Ⅱ-岩块鼓起或折断;Ⅲ-碎屑弹射。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屈服后表现出3种形式:塑性软化、塑性硬化及延性发展。根据断裂力学中的Ⅰ、Ⅱ型裂纹,将破坏后试样中间主应力方向的表面裂纹分成了剪切和张拉裂纹,其中张拉裂纹包括屈曲和劈裂裂纹。对表面裂纹的几何特征进行了总结,包括各类裂纹的长度和剪切与张拉破裂角、屈曲展开角。将宏观应变能分成了5部分,包括屈服点前由塑性变形产生的耗散能、屈服和岩爆点之间产生剪切和张拉裂纹的耗散能、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岩爆时内部剪切和张拉裂纹的贯通发展的耗散能以及残余弹性应变能。将弹射碎屑按剪切和张拉破坏机制分成了2类,并估算了形成弹射碎屑的张拉及剪切耗能。根据双面卸载岩爆时的声响特征、弹射初速度、最大主应力降速率、破坏模式将双面岩爆分为未岩爆、轻微岩爆、中等岩爆以及强烈岩爆4个等级,并给出了相应的分类指标。最后总结了岩爆破裂带的4个分区:剪切破裂带、屈曲破裂带、劈裂剥离带以及表面形成的弹射区,并给出了破裂带分区的演化过程示意图。对不同层理倾角双面岩爆过程的AE活动性、累积释放能量、幅频特性、张剪裂纹的比例变化及剪切、张拉、混合微裂纹的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双面卸载使AE活动性增强,新增AE信号具有较高的幅值、较低的频率、释放少量能量、且以剪切微裂纹为主;较强的AE活动性集中在屈服和岩爆阶段,且对应能量的剧烈释放,AE信号的幅值最高、频率较低、同样以剪切微裂纹为主。剪切、张拉以及混合微裂纹的空间位置在Face2上的投影与表面宏观裂纹对应关系较好,多数裂纹在屈服前已经成型,在屈服和岩爆阶段只是局部加剧。对剪切微裂纹而言,在进入屈服和岩爆阶段后其剪切微裂纹的占比均有所下降,相反,张拉微裂纹的占比则有所上升。剪切微裂纹的累积损伤要比张拉微裂纹大,在卸荷点、屈服点、峰值应力点均有损伤的突增。对于有较大能量释放的微裂纹所处位置的AE事件密度都较小。双面岩爆的层理效应如下:双面岩爆的峰值应力、岩爆时刻的最大主应力降速率、弹射碎屑的最大初速度、自由面的最大平均速度以及岩爆阶段的耗散能均可用关于层理倾角的2次曲线表示。就岩爆发生的难易程度而言,当层理倾角为60°时最易发生,但其对应的岩爆烈度相应的也最弱。水平层理时最不易发生岩爆,但若发生均为强烈岩爆,层理倾角从0°到60°岩爆发生的难易程度逐渐降低,60°到90°又逐渐升高。双面岩爆后爆坑深度、剪切破裂角、张拉破裂角、屈曲展开角、粗粒碎屑的分维值、弹射碎屑的张拉耗能,整体上均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可用层理倾角的3次曲线表示。双面岩爆过程中剪切、张拉及混合微裂纹的数量比例约为6:3:1,且受层理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作为能源大国中的支柱能源—煤炭资源,将长期占据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目前,地下煤炭资源主要采用“121”长臂开采方式(即开采1个工作面,掘进2条回采巷道,留设1条煤柱),存在着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巷道掘进量大、生产成本高以及高应力环境下大变形灾害多发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高产高效的开采煤炭资源。提高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是国内外采矿界研究的主要趋势。但是在无煤柱自成巷工程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评价
玉米(Zeamayssubsp.mays)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它对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玉米在大约9000年前由墨西哥中南部巴尔萨斯河流域的大刍草(Zea mays subsp.parviglumis)逐步驯化而来。在漫长的驯化选择过程中,玉米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73和Mo17自交系是玉米基因组和遗传学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它
目前我国建筑物供暖(冷)能耗约占总能耗1 8%,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供暖需求线不断的南移,该能耗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我国主要的燃煤采暖方式给生态环境与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压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主要是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提取热(冷)供建筑物供暖与制冷,提取“面广量大”的浅层地热能与热泵技术结合,用1份清洁的电能,搬运获得3份以上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省电约40%,不仅节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对ABA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鉴定了 ABA受体——PYR/PYL/RCAR蛋白和共受体——A类PP2C蛋白。其中,A类PP2C通过抑制SnRK2类蛋白激酶的活性负调控ABA信号。在先前的研究中,多次报道了 ABA可以显著诱导个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我们了解并改造微生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微生物基因敲除技术需要通过同源双交换及正反两次筛选才能获得最终的敲除菌株;后来随着高效噬菌体重组酶(bacteriophagerecombinase)的发现,通过一次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就能够实现DNA片段的同源替换,大大提高了基因敲除的效率,但重组过程仍需要
玉米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高温及干旱胁迫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农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作物产量。植物叶片的气孔是植物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和散失水蒸气的门户,因此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植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植物能够通过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散失,所以,通过研究
全球能源危机加速了人们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探寻。木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资源,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其中利用纤维素来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相对较低的纤维素水解效率仍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里氏木霉具有强大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是主要的纤维素酶工业生产菌株,同时也是研究纤维素酶表达的模式菌株。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分泌合成是一个的基因诱导表达过程,不溶
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是一类由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HexUA)和己糖胺(N-acetyl-hexosamine,HexNAc)组成的二糖单位重复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其结构复杂,常作为蛋白聚糖的侧链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及细胞表面。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Chondroitin Sulfate/Dermaton Sulfate,CS/DS)和肝素/硫
学位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子。由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低温胁迫越来越成为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灾害。因此,研究植物抵抗低温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对帮助改良作物性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发现植物置于非致死的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其抗冻能力会获得增强,并将这一现象称为冷锻炼。而有关植物冷锻炼过程研究最为透彻的是CBF信号途径。CBF通路以CBF/DREB1转录因子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