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名词后缀“族”的虚化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历史文献为时间线索,关注各个阶段“族”的使用情形。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们检索了自先秦至清末乃至现代的大量语料,对“族”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分析和归纳,梳理清了“族”的虚化脉络,探讨了其虚化形成的机制和动因。前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使用的语料以及采用的理论、方法等。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则以时代为框架,考察了“族”在自先秦到现代各个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形。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族”虚化的重要时期。第五章对“族”的虚化动因及虚化机制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本文认为,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充分的社会语用条件和公众趋新求异以及追求简约的心理推动了“族”的不断虚化。另外,重新分析、吸收机制、泛化机制、隐喻机制和推理机制在“族”的各个虚化演变阶段分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使“族”的意义演化为表示“具有某种共同行为特征或者兴趣爱好的一类人”。余论部分则说明要在语言经济原则与表义明确原则指导下对“X族”词语进行规范,另外还对本文做了一个概要性的总结。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对外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这也大大催生了国内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口译也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较高
词汇歧义是语言习得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对词汇歧义的认知和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论文对词汇歧义的认知
影片《阿拉姜色》作为一部藏族题材的电影,深入藏族文化肌理,堪称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影片的叙述主体、主题选择以及符号安排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该电影
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方言田野调查整理出的关于自己的母语——山西襄垣方言的调查报告。襄垣是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的—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襄垣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中的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的是王维。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篇,继承了谢灵运的工巧细致,谢眺的清新流畅,和陶潜的浑成自然,以独特的风貌将古代山水诗创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王
从可以确认的史料记载来看,国人自办通讯社肇始于海外,最早的一家是留日学生王荫藩在东京创办的日华通信社。该社成立于1908年,主要向国内报刊发稿。王荫藩是日本"国际新闻协
多媒体教学的全面开展,既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目前普遍存在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亟需进行多媒体化教学的尝试。在多媒体教学活
我国互联网保险经历了起步、探索和爆发这三个阶段,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风险,对现有保险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对互联网保险监管存在政府监管不力、其他监
【正】当代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有一个通识:相对于西方源远流长的史诗传统,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短章为主.因此.先秦民歌是抒情诗已成为最基本的文学史常识.笔者对故意翻案以求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