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稻光谱信息的离心式变量撒肥机的研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作为运动细胞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对作物增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不同生育时期作物对氮素营养需求有所不同,适当的减少基肥、种肥施用量,合理地追施氮肥对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变量施肥技术作为实施肥料合理按需投入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改善氮肥效应,增强作物生产活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目前我国变量施肥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处方信息的小幅宽条播式施肥机械的设计与开发,而对基于作物实时生长信息的在线控制施肥变量技术以及能够保证高效追肥的离心撒肥装备关键技术少有研究。因此,自主研制适用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模式的变量撒肥装备,在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水平发达的粮食主产区推广示范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南方稻麦轮作区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针对水稻生产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作业需求,基于大田面域作物光谱信息实时获取、在线融合技术,研制适用于规模化现代农业种植区的离心圆盘式水稻变量撒肥机,开发相耦合的智能化变量调控系统和交互软件,开展系统的性能测试和田间试验。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制了基于光谱传感技术的双圆盘离心式水稻变量撒肥机。设计了信息采集装置、肥量调节装置和肥料撒施装置,通过GreenSeeker光谱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生长信息,步进电动机驱动排肥结构调节排肥开度,匀肥罩式锥形离心双圆盘反向旋转高速撒肥,实现根据作物光谱信息的实时变量追肥。(2)设计了撒肥机智能变量控制系统。搭建了以STM32F103核心控制器为下位机的硬件系统平台,配置相关的功能模块完成作业信息的实时获取、在线反馈和快速处理;构建了以WLT102A8嵌入式组态型工控机为上位机的控制终端,运用C语言在Keil开发环境中编译系统软件控制程序,完成数据在线采集、施肥决策运作、变量作业执行系列过程;创建了基于组态编辑结构控件的触摸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通过点击按钮链接完成实时监控、数据查询、系统帮助等目标功能界面切换。(3)建立了撒肥机离散元仿真模型,对撒肥装罝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性能分析。通过理论分析颗粒抛撒运动轨迹模型,结合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设计了变量撒肥过程虚拟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肥料颗粒分布变异系数Cv的主次因素分别为叶片倾角β、圆盘锥角α和撒肥高度h,通过RSM优化结构参数寻求最佳组合为α=10.35°,β=12.58°,h=88.88cm,获得较小的Cv 11.55%;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撒肥装置工作参数的撒肥性能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倾角β=15°、撒肥高度h=95cm、排肥流量q=300g/s、圆盘转速为临界转速ωo=600r/min时,颗粒分布曲线变异程度小,撒肥均匀性较好。(4)研究了系统排肥流量一致性和光谱数据采样频率合理性,对变量施肥模型适用性进行了修正。通过试验分析表明:系统排肥流量实际值与理论值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达到0.99、系统采样最佳频率f=1.6Hz时能够表征水稻作物长势群体结构空间差异性;结合我国南方稻作生产基本地情,对氮肥优化算法(NFOA)模型进行适用性改进,划分合理的NDVI值施肥推荐梯度(间隔0.05),优化了变量施肥决策、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5)探讨了不同排肥流量、圆盘转速对单位面积撒肥量和撒肥作业有效幅宽影响,建立撒肥机变量作业过程撒肥量空间分布模型。研究表明:排肥流量q主要影响单位面积撒肥量,保证撒肥准确性优先策略、圆盘转速ω主要影响撒肥有效幅宽,保证撒肥作业效率优先策略,发挥撒肥机最佳工作性能和最优撒肥效果;撒肥机变量撒肥(增量、减量)撒肥量空间分布模型与S型函数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度,一定程度上预测变量撒肥空间撒肥量分布,指导后续多轨迹重叠撒肥作业。(6)分析了肥量调节装置执行机构动态特性和系统响应延时、排肥滞后形成机理,提出变量控制系统响应延时修正方法。建立齿轮齿条A、电动推杆5、丝杆滑块C 3种调肥执行机构运动模型和系统排肥滞后模型,设计了系统性能试验优选出丝杆滑块执行机构,植入相应的延时修正时间Tlag=1.74s,改善撒肥机落肥滞后问题、降低系统排肥误差,提高排肥精度和综合撒肥性能。(7)开展了变量撒肥机相关性能验证试验。性能试验表明:经RSM优化结构参数后的离心式变量撒肥机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下,颗粒分布变异系数Cv降低了 20.3%,与仿真试验误差不超过11.78%,验证了离散元仿真分析可行性;撒肥量模型验证试验表明:变量撒肥模型预测精度在83%以上,试验值与预测值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0.82(增量、减量),建立的撒肥量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8)进行了变量撒肥机田间试验研究。田间撒肥试验表明:颗粒分布变异系数Cv均值、撒肥量误差γ与性能试验误差分别为9.19%、9.25%,满足相关规定对施肥机械作业要求;系统撒肥误差较小,撒肥精度保持在80%以上,相比于人工撒肥和传统的均衡机撒,变量撒肥减小了地块内水稻冠层NDVI值变异系数,较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群体结构和长势空间差异性。
其他文献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片段非编码RNA(长度约22nt),可通过诱导动物和植物中的基因沉默或降解发挥作用。一系列研究发现,miRNA可参与各类生理发育调控过程,其中包括细胞生长和凋亡、造血、病毒防御、肿瘤发生和脂肪代谢等。同样,在骨骼肌成肌调控过程中,大量的miRNA也被证实可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肌肉发育的生物学过程复杂多样,与成肌调控相关的基因又往往受到多个miRNA的
大肠杆菌通常定植于人类,动物或者禽类的消化道中。其中大部分都为无害共生菌,但是某些大肠杆菌获得特殊的致病因子后促进其对环境的适应力,最终引起各种类型的疾病。而致病性大肠杆菌又可分为两大类: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外大肠杆菌拥有特定的毒力因子来辅助细菌定植于肠道外组织并侵入。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肠道外大肠杆菌的一个亚种,可引起禽类患病,从而因治疗,低产,死亡等因素导致严重的经
卵菌属于假藻界,进化上与光合藻类相近。卵菌中有800个种,其中包括诸多植物病原菌,如疫霉属与腐霉属。在卵菌排名第五,引起巨大的经济与危害性。辣椒疫霉(P.capsici)是一种丝状的植物病原卵菌,其寄主范围广泛,对茄属、豆科、瓜果类植物均有极大的危害。真核生物通过受体蛋白激酶(RPKs)来感应、感知与传导来自细胞表面接收到的信号。基于RPKs的蛋白结域的不同,它们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在多个基因组中均
果实中糖分的含量、组分及其比例是决定果实甜度及风味品质的关键因素,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积累的糖分种类和糖分的积累特点存在差异。糖在果实内的积累和分配是决定果实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梨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以山梨醇和蔗糖的形态运输到库器官果实中,这一长距离的运载需要经过糖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而后卸载进入果实中,果实中的糖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进行代谢转化,最终以各种糖分的形式贮存在果实中。然而,目前国内外对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属兰氏分群的C群β溶血链球菌,可引起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脑膜炎。其宿主谱较广,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在我国,SEZ是造成猪链球菌病的重要猪源病原体,是引起猪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同时,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人类感染SEZ引起脑膜炎的病例报道,大多数感染与密切接触患病
昆虫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系统,以此来感受外界环境中复杂的化学信号,从而做出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如寻找配偶、食物和产卵场所等。以嗅觉系统为靶标,昆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气味物质已被广泛用于害虫的防治。深入了解昆虫嗅觉感受的分子机制,对发展更为高效的基于昆虫嗅觉系统的害虫防治技术极为重要。昆虫嗅觉涉及到多种蛋白的参与,主要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化学感受蛋
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药用价值且可食用的植物,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科的一种,主要生长在中国中部及南部,同时也存在于一些东南亚国家。植物始终为天然化学新物质、活性化合物和治疗药物的重要来源。据报道,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糖、抗氧化、抗血栓作用、抗肿瘤消炎和抗菌活性等。在黄酮类化合物中,二氢
作为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对改善电网运行性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传统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在综合考虑影响负荷要素的基础上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在已知负荷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学习算法,对某已知电网的大量负荷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模型较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
兔出血症病毒(RHDV,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属于杯状病毒科,能够引起兔病毒性出血症(RHD,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VP60蛋白是RHDV的主要结构蛋白,在动物体内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与免疫反应直接相关。由于尚未建立兔出血症病毒在体外组织细胞的培养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RHD疫苗仍为组织灭活疫苗,虽然临床上其具有良好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