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两面:论袁水拍的抒情诗和讽刺诗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诗人袁水拍的笔名“马凡陀”命名的《马凡陀山歌》在四十年代名噪一时,时有“不可一日无此诗”的说法,“山歌”广受追捧的场面也让评论者对“山歌”的诗性问题产生疑问,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诗”的讨论。袁水拍讽刺诗歌受到追捧的背后遮蔽了抒情诗歌的创作实绩,而抒情诗歌恰恰被其好友视为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其抒情诗与讽刺诗并非两个独立的创作模块,其背后存在关联,从而引发由抒情诗人向讽刺诗人的转变。
  本文意图将袁水拍诗歌创作活动中的抒情诗、山歌体的讽刺诗置于同一个一个框架内进行叙述,回归具体的历史文化场域,探寻由抒情诗人袁水拍走向山歌诗人马凡陀变化的内在原因;并且在正确处理其文学创作与政治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其诗歌的本来面目,力图还原袁水的诗歌。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由绪论、正文四章以及结语组成。
  绪论部分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把握,对当下袁水拍诗歌研究进行概括和归纳,指出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
  第一章由“较场口事件”署名的失误,引出本文关注的对象马凡陀及其所创作的《马凡陀山歌》;“山歌”是一种以山城重庆为中心的“山城之歌”,基于都市体验以及通俗的形式的“山歌”,打破了左翼文学家构建的“严肃的政治讽刺”;“山歌”在诗的通俗性与文人性之间产生了裂隙,由此引发了一场对“山歌”是否是诗的讨论。
  第二章主要讨论袁水拍山歌体讽刺诗遮蔽下的抒情诗创作。早年的艺术学习经历使他的抒情诗带有西方绘画艺术的特征;在书写内容上,抒情诗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表现在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关注;“人民”是袁水拍抒情诗歌创作一以贯之的中心,一直延续到讽刺诗的创作。
  第三章以新诗“大众化”理论为中心。由新诗“大众化”理论历史发展进程,进入袁水拍的诗歌“大众化”理论,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理论在其诗歌创作中的具体实践,揭示抒情诗与山歌体讽刺诗的内在关联。
  第四章要探讨袁水拍缘何从一个“抒情诗人”“突然”转变为“山歌诗人”。香港时期与共产党人的交往以及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其在事实上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战士;重庆时期独特的城市体验促进了“山歌”的形成;上海时期则是“山歌”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袁水拍真正实现了转变。
  结语部分对袁水拍建国之后的诗歌创作进行简单概括整理,并对全文进行总结,揭示其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其他文献
国家监察委员会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设立,这是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国家的最高监察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履行监察职责,自此我国开启了“一府一委两院”时代,开创了政治构架的新局面,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还有《监察法》也在本次会议中进行了表决通过,对于监察官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考评制度、等级划分、晋升空间等内容。本文对监察官、监察官制度概念
学位
学位
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发展滞后,尤其体现在融资方面,资金欠缺,融资困难。由于资本市场不成熟,银行贷款审批困难,私人贷款市场动荡以及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短时间内实现增强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的问题显得不太现实可行。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发布了一系列
学位
受传统丧葬文化影响,我国民间始终保持着“入土为安”的观念,对于逝者遗体的处理,多采用土葬的方式。建国后,出于对节省土地资源和破除封建迷信的考虑,国家开始逐步改革旧的殡葬习俗,以火葬逐步代替土葬,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经营性墓地与公益性墓地两种墓地形式。经营性墓地是面向城镇居民的,其规定最早见于1992年民政部发布的《公墓暂行管理办法》。经营性墓地使用权并非官方概念,而是学界为便于研究而提出的,现存文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期,然而“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理念让我们付出了生态环境资源被破坏的沉重代价。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导致了土地塌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要彻底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需下大力气来推进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巨大成效。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为进一步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克服保证金制度的
学位
人权问题由来已久,亦是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人权问题的看法,世界各国不尽相同,有些甚至尖锐对立。在当前国际人权斗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充分占有资料和吸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考察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本文导
学位
古人言“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读一部杜诗,可能从头至尾都能感受到这种悲哀。这既和杜甫遭时多难、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有关,或许也和其诗集中大量存在的秋天诗歌有关。中国自古就有“伤春悲秋”的悠久传统,“悲秋”更是因包含着“贫士失职”的坎壈之痛而为后代士人反复咏吟。“诗以道性情,人各有性情,则人亦各有诗耳,”从杜甫身上似乎一直能感受到深深的悲情气质。本文即通过梳理总结杜甫集中四百余首秋天诗作,借由秋天诗这
学位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在其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命旅程中,亲历了文学浪潮的多种变迁,以多种身份体验人情冷暖,在多个国家地区间游历辗转。从23岁坚定文学理想后便笔耕不辍,始终坚持以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来关注处于困境之下人类的生存状态,更是在其小说创作中,为处于“刀锋”般现实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建构起供暂时逃避的“游戏”场域,在游戏
学位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现代能乐的重要代表作家。在三岛改编的能乐剧目中,《邯郸》是唯一以中国的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其题材的源头“邯郸梦”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后又传播到日本,再次受到了日本文学家们的青睐。经历了时空的转换和表现形式的变化,“邯郸梦”作为洞见人生的意象至今仍在整个东亚文学圈中沿用。与当时日本主流社会在改革过程中宣扬的“全盘西化”思路不同,三岛特意选取这一东方传统文学题
学位
现代主义文学作为香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一直都备受重视与研究,然而仍遗留下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香港本土青年作家崑南、王无邪、李英豪一开始便对现代主义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在《文艺新潮》上大量发表创作,后又创办“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创刊《新思潮》与《好望角》,并通过大量的翻译、介绍和创作不遗余力地进行现代主义文学的宣传与实践,将之作为自己极力追逐和实现的文学之“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三人对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