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孔隙结构的微观剩余油仿真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地下储集层的岩石骨架、孔喉网络、粘土矿物和渗流特征等诸因素在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下都发生了演变,导致地下储集层中微观剩余油形成分布演化极为复杂,存在多种剩余油分布模式,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利用仿真技术柬研究地下储集体的岩石物性、储层参数、流体性质等,可以直观地展现长期注水开发后剩余油在储集体中的分布及动态演化规律,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对储层微观孔隙网络及微观渗流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微观孔喉网络场的演化规律及其对微观剩余油形成分布的影响,归纳了微观剩余油的分布模式,建立了基于孔隙网络的微观剩余油仿真模型。结合微观储层资料、仿真理论、渗流力学理论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Visual C++6.0 MFC编程,调用OpenGL图形库中的函数对储层图像进行处理,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开发了基于孔隙半径的微观剩余油仿真软件。选取文33块沙二下两口井的不同深度的岩石样品,应用编写的软件进行了水驱过程的仿真模拟,直观地展现了流体在微观孔喉网络中的渗流过程及微观剩余油随水驱的演化规律。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研究分析表明,微观剩余油的分布与储层孔隙的连通程度及孔喉大小等因素有关,在孔隙网络连通性较差,孔隙非均质强的孔喉网络场中,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开发过程中,初含水阶段,微观孔隙中的剩余油多呈网络状分布;中含水阶段,剩余油多呈斑块状、或簇状分布;至高-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多为孤滴状、薄膜状分布。
其他文献
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常规油藏的剩余可采储量日益减少,使得当今的勘探开发重点不得不转向难度较大的复杂油气藏,如致密油藏。而致密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评价和确定是油水层
钻孔灌注桩因施工简单、能提供较大的单桩承载力、对地层适应性强、钢筋用量少、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钻孔灌注桩固有的缺陷,如孔壁坍
学位
太阳能电池能将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转换为我们平时能够方便使用的电能。由于其储量非常丰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硅具有很高的能量转换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属于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槐树区,长62油层亚组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层位。本文以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地质
移动机器人技术代表高新科技的发展前沿,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焦点,而路径规划作为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因此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高强钢板的温热成形技术能够实现汽车轻量化以及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备受汽车厂商的青睐,第三代汽车用高强钢在保持高强度的前提下,具有更优越的塑性,有望替代传统汽车用热成形
远震接收函数是一种反演台基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在横纵向都有比较高的分辨率,基本不受传播路径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接收函
学位
大地电磁测深法(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等频率域电磁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也是进行金属矿勘查、石油勘探、地热调查、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有效手段。然而,由
直罗油田位于陕西省富县境内,构造位置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近年来,长8的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突破,许多试油获工业油流,展现了延长组下组合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