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菌群降解菲的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w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河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富集得到高效降解菲的菌群S3,其由四株细菌组成,即S3-1,S3-2,S3-3和S3-4。各菌株单独保存、扩大培养,再按1:1:1:1(v/v/v/v,菌体)比例混合使用较为合适。根据16S rDNA序列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及形态学,确定S3-1,S3-2,S3-3和S3-4分别属于阴沟鞘氨醇单胞菌,根瘤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菌,同时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在菲浓度200mg/L条件下,37℃,120r/min摇床培养7d菌群S3对菲的降解率达99.97%,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1.25d,且菌群S3的生长速率与菲的降解率呈正相关性。通过GC-MS分析,发现降解过程中先出现水杨酸酯,后出现邻苯二甲酸酯,推断菌群S3先通过水杨酸途径,再通过邻苯二甲酸途径降解菲。菌群S3的最佳生长条件分别是:温度约37℃,初始pH为6.0~7.0,矿化度约6.0 g/L。菌群S3与单一菌株的对比实验表明,S3-1即阴沟鞘氨醇单胞菌是降解菲的关键菌,而菌群S3的降解效果优于单一菌株S3-1。在C16或C30存在下,菌群S3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94.66%和99.96%。最后用生物堆肥法对大港油田“炼厂三泥”进行了实验室模拟降解,50d后,油含量从初始的0.428g/g(油/净干油泥)下降到0.137g/g,降解率达68.10%;而不加菌的对照其油含量也降到了0.175g/g,降解率达59.09%。GC-MS分析处理前后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烷烃基本被完全降解,剩下的属于杂环类物质。说明此菌群对石油污染环境的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关键构件之一,起到传导质子、分隔燃料和氧化剂的双重功能。商业化的全氟磺酸膜成本过高是阻碍PEMFC
世界各国对柴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降低柴油硫含量、生产出清洁或超清洁柴油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常规的加氢催化剂难达到深度或超深度
通过构建植被来保护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是科学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使得库岸土壤反复经历从“淹没-干旱-淹没”的过程,因此选择能够同时适应水淹及
本论文采用溶胶一凝胶、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系列TiO-SiO复合氧化物CTS-n和PTS-n,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他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提出了TiO-SiO复合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和酸性产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