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各项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人地矛盾日益加剧。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整理能够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农村建设长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人均占地面积大、规模小、布局分散、闲置等问题,土地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整理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研究课题。黔江区是重庆市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渝东南经济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庆东南部城镇发展区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黔江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处于低效、粗放的状态。本文选择黔江区作为具体的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缓解黔江区用地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进展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得知目前综合因素影响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入,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选择也有待科学化。第二部分阐述了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整理等基本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区位理论、公众参与理论等基础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黔江区概况,分析了黔江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动态变化,得知2001-2008年黔江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与人均用地量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用地总量和人均用地量偏大;规模小,分布散乱,用地不经济;闲置现象突出,土地利用率低:用地布局不合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村庄规划缺位;农村居民点用地产权不完整;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不完善;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第四部分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测算模型,并对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进行测算,经测算得出2020年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45 hm2和1032.25 hm2。根据现实潜力测算结果采用数轴法将测算结果分为四个潜力等级。第五部分对农村城镇化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村内改造模式、异地搬迁模式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根据黔江区的实际,因地制宜为其选择整理模式。城镇化区域采用农村城镇化整理模式、生态保护区域采用异地搬迁模式或农林综合开发模式、其他自然村区域采用中心村建设模式或村内改造模式。第六部分提出了做好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完善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多元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实施挂钩政策,开展指标市场化调剂;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拆迁安置政策,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