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人口的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人口问题的案例逐渐增多,特别是人口空间结构已成为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同过多的人口数量、较低的人口质量以及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交织在一起,给山区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破坏,因此,寻求山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山区人口压力,实现山区人口合理分布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属多民族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全省面积17.61万km<2>,介于东经103°37′~109°32′、北纬24°37′~29°13′之间,由于褶皱,断层和侵蚀作用,境内地表崎岖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和山间洼地等相互交错,大部分地区岩溶分布广泛,并伴随着大量的洞穴和地下河流,处处突兀出“地无三里平”的山原地貌特征。由于裸露型、半裸露型的喀斯特广泛分布,形成了最典型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严峻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表现为:人口的严重超载、低素质、毁林毁草,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加剧等,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惨状,这在全国和世界喀斯特贫困区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在有关文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学、人口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模型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州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在总体把握贵州省人口空间状况及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差异两个层面,定量分析了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状况,并从影响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行有关其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探讨,揭示喀斯特山区环境恶化与人口贫困化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喀斯特高原山区如何通过政策导向和结构调整,合理解决人口分布受地域、产业限制所呈现出的封闭凝固化的问题,实现高原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第二章节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是对有关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将主要集中讨论和研究本论文所进行的必要性,拟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及思路等等。在对有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当同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通过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及展开阐述的过程,认为本研究从两个层次开展研究,一是把区域看成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等综合地域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层次是就具体区域,本文认为行政区域是研究可持续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区域。最后,在明确了人口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本文对有关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展开了理论分析。从第三章节开始是结合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具体实例的部分,在总体上把握贵州省人口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人口空间结构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影响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出发,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有关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定量研究,意在为探寻合理的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具体如下所示:第3章节在对贵州人口发展历史过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人口规模和质量两方面出发,集中探讨其人口规模和质量空间的现状及其特征,并就有关突出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第4章节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对贵州人口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贵州人口空间结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贵州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第5章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贵州高原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分布的重心以及人口集中指数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力图探讨在山地环境条件下,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历史特征和规律。 第6章节利用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有关数据,并结合其它统计资料,运用模型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从人口数量增长、年龄、性别以及质量等人口属性特征入手对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的特征作进一步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人口属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动规律。 第7章节是从动态方面研究人口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将贵州高原进行分区,研究各区域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8章节就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状况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其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协调性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贵州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山地条件下贵州城镇化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第9章节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迁移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现状以及移民的有关属性、成因以及流向等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借鉴有关人口流动理论,对高原山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有关数据对山区迁移流动人口与社会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贵州省迁移流动人口现有的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最后对高原山区人口贫困化以如何治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人口迁移流动是山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第10章节针对贵州高原山区人口(劳动力)转移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利用人口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提出如何推动贵州山区人口梯度转移以及实现合理分布的构思。 第11章节为主要结论。 当前,在中央政府致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研究贵州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影响,对于促进贵州山区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过程、合理调控其人口空间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严重失调的矛盾,以及跨世纪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使生态服务功能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质量
P-集合是由内P-集合XF珔与外P-集合XF构成的元素集合对,或者(XF珔,XF)是P-集合,P-集合具有动态特征。利用内P-集合给出内P-信息融合生成、内P-信息融合剩余生成与内P-信息融
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政治结构决定了社区参与的方式和有效性。政治结构在乡村社区体现为一系列权力关系。中国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结构存在根本差异,权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学生学习及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并不是很理想。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的。它为语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成为各大城市普遍的问题,地铁作为一种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方式——快速、安全、舒适、效率高、污染小,自然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与之相伴而生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的则日益加剧,充足健康的生态产品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诉求。然而,当前在生态产品生产过程,生态产品的价值估算仍存在难度,生态产品的生产或供应方与生态产品受益方的利益关系仍未理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充分凸显,利益分配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并由此引发了生态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生态产品总量供应不足
20世纪以来,建构主义成为风靡全球的理论流派,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总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其根本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
物象受到光线照射后,其信息通过瞳孔进入视网膜,经过视神经细胞分析,转化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色彩感觉,这是一个由物理到生理再到心理的过程。
Advanced backcross QTL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QTLs for seven yield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a BC2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between a popular Ory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