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代蝗灾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灾作为封建时代农业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与水、旱灾害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生物灾害,速度快、破坏性大、迁移性强,一旦发生很难阻挡,但在灾害发生前措施得当的话,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甚至可以避免“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这种灿烈现象的的发生。本文以唐宋时人对蝗虫的观察与认知为中心,来探讨唐宋时期蝗灾的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唐宋时人对蝗虫生活史的观察和蝗灾成因的认知上的变化,同时分析当代治蝗措施以及所带来的问题的变化。首先,说明唐宋两代蝗灾的分布,从整体分布比较之外,鉴于宋代行政区域的变化,分别进行南北方的唐宋时期内蝗灾的发生与分布比较,观察蝗灾发生区域的变化。其次,说明唐宋时人对蝗虫生活史的观察认知,在此基础上,探讨时人对蝗灾成因的认知与变化。最后,对比唐宋两代在应对蝗灾方面的变化,包括积极应对措施和消极应对措施的比较,已做到全面认知唐宋时人在应对蝗灾时变化。综而论之,透过以上三部分的讨论,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唐宋变革大背景下的唐宋蝗灾分布变化,特别是唐宋时人对蝗虫及蝗灾成因的认知变化继而应对措施的转变。宋人对蝗虫的生活史观察的更深入、全面,对蝗灾的成因认知渐趋科学,对于蝗灾的记录不在避讳,个人文集、墓志铭、正式传记等都文献的记录开始出现并增加,虽仍有蝗灾和善政修德挂钩,但盛世亦不免蝗灾,除荡需靠人力成为共识。唐代开元姚崇治蝗引发的修德与人力灭灾的争论,虽为绝唱,没有得到有力延续,但人力灭灾的认识在普及,宋代捕蝗已成为常态并形成制度但捕蝗法的严厉也带来了瞒报等一些负面问题。宋代的人力灭蝗在进步的同时,中央的弭灾形式相比唐代更加完善并形成制度,地方弭灾延伸出的与蝗灾相关的民间信仰,其神灵则表现出真人化、历史化、世俗化、在地化和功能化。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和网络带宽得以迅速提升,移动信息应用技术逐步渗透到人们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移动互联网的风潮下,移动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娱乐的主要方式,更是受到青少年朋友的青睐。但是,他们的阅历有限,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多人对游戏不能自拔,无情的呵斥和制
目前,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延长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减少了机械制动系统的使用频率,是电动汽车极其重要
在全市上下加快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之际,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2月28日,我市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暨创新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报纸
本文从我国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条件、交往方式的变化等角度分析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造成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提出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大学生的社会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
<正>临床中有众多病症的表现呈左右对称性,如过敏性紫癜、肾病引起的双下肢水肿、对称性皮疹等;亦有一些病症表现为左右不对称、不一致性,如乳腺癌术后双上肢不对称性水肿、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的种苗培育中,试验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甘菌露(有益菌在水体中的含量为103~105个/mL)。试验结果如下:试验组成活率达55.7%,而药物
<正>一个年轻的生命从13楼坠落,留在生命尽头的,只有她对丈夫的怨恨和诅咒:为什么骗我做同妻,为什么你不肯放过我?近日,一部微电影《T妻》在网络上疯传。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
期刊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运输对象和运输质量两方面。运输对象品类结构发生变化,以“小批量、多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