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PtPEPCK1调控碳氮平衡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xiaoshens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CK;EC 4.1.1.49)是植物主要基础代谢交叉口上的关键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物过程,在植物代谢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C4植物中起二氧化碳浓缩的作用,其在原始的C3植物中超量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会肯定会影响到碳、氮流的流向,进而影响碳氮分配比例。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对84K杨进行PtPEPCK1的基因功能研究。该研究对深层次了解固碳机制、碳氮平衡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揭示碳氮关键酶基因代谢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及结果如下:(1)采用RT-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技术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tPEPCK1在杨树根、茎、叶中均有表达,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叶片中表达最高,茎、根部组织中依/次下降,根部表达量非常微弱。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层面上检测到叶片和茎段组织有表达,根部表达未检测到。(2)利用Gateway系统构建PtPEPCK1基因的过表达和RNAi载体,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84K杨的遗传转化。分子检测确认“光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12个阳性株系,“暗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30个阳性株系,未分化的愈伤转化子若干。RNAi抑制表达植株“光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11个阳性转化株系,“暗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25个阳性转化株系,未分化的愈伤株系若干,留作后备实验材料。(3)对过表达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杨树进行20d、30d、60d、90d的表型观察和株高、胸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并没有出现截然相反的表型生长特征,而且在生长速度、树高、直径等参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过表达株系的发育受到最为明显的抑制。RNAi抑制表达株系的表型生长速度也同样缓慢,但程度略轻于过表达,高生长、胸径生长介于过表达和野生型之间。(4)采用IHC-P技术鉴定结果发现PtPEPCK1在叶片叶肉细胞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肉细胞的海绵组织中出现强阳性表达特征,有棕黄色颗粒和褐黄色颗粒呈现,细胞核呈阴性表达。(5)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联合质谱分析,以Score和Coverage数值为选择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互作的蛋白网络,结果显示前10位互作蛋白包括以下几大类:(a)浓缩二氧化碳机制相关的酶;(b)糖酵解/糖异生中间产物;(c)ATP合酶;(d)伴侣蛋白等。(6)基于Illumina平台,对过表达、抑制表达和野生型杨树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转PtPEPCK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总体差异基因有趋同效应,局部碳氮代谢差异基因明显。引起通路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丙酮酸代谢、TCA循环、糖异生、氨基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植物免疫系统代谢通路等变化。单独过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PtPEPCK1扰动了核心代谢途径,过表达PtPEPCK1使丙酮酸代谢异常,碳流从丙酮酸过多的流入乙酰辅酶A代谢通路,乙酰辅酶A引碳流入TCA循环,而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α-酮戊二酸等都是谷氨酸生物合成前体,促使碳流进一步流入Glu-Orn循环,导致鸟氨酸循环及其前体物质全部上调(5-49倍)。RNAi抑制表达PtPEPCK1,产生了苹果酸向草酰乙酸,琥珀酸向富马酸方向的回补反应,这些物质是天门冬氨酸合成的前体,使植物开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转氨作用。转PtPEPCK1基因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嘧啶代谢途径上变化较为明显,结果显示转PtPEPCK1基因引起氨基酸生物合成变化较为明显的主线有3条:(a)柠檬酸循环引起的酸性氨基酸家族生物合成途径的变化;(b)由糖酵解作用引起的脂肪酸家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变化;(c)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变化。过表达PtPEPCK1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变化较为剧烈,过表达株系在嘧啶代谢通路上调基因较多。(7)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代谢物检测上有趋同变化,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碳、氮、有机酸代谢通路。碳代谢和有机酸代谢均下降,过表达样本下降幅度较大,氨基酸、修饰氨基酸、小肽在转基因植株中均升高,过表达升高幅度也较大。(8)对转基因植株的转录组数据和代谢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转PtPEPCK1基因在碳代谢通路关联程度较低,氮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及相关支路关联程度较高。
其他文献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 L.)是北美、欧洲许多国家以及亚洲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杨柳科植物的重要蛀干害虫。由于杨干象幼虫和蛹期均在树皮下或木质部中生活,所以防治难度较大。目前,生产上对于杨干象的防治仍以化学方法为主,生物防治研究甚少。本文研究了杨树的品系、亲本来源、木质部和树皮的物理特征与对杨干象抗性水平的关系;植物挥发物或植物精油对杨干象的行为影响;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
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互作参与了众多生物学过程和功能。目前有两种方法研究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互作,即以转录因子研究其识别的DNA序列(TF-centered或者Protein-to-DNA)和以DNA元件研究与其结合的转录因子(Gene-centered or DNA-to-protein)。本研究基于酵母单杂交技术建立了一种以转录因子为中心鉴定其识别作用元件的方法,命名为TF-centere
分别选取上世纪70年代未经过择伐干扰、经过轻度择伐(15%强度)和重度择伐(30%强度)干扰的4种林型(红松阔叶林、核桃楸林、水曲柳林、杂木林)12块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强度择伐对珍贵树种所处林型演替趋势、珍贵树种空间格局、种间关联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各林型演替趋势对择伐强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红松阔叶林和核桃楸林演替趋势和群落结构受择伐强度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而
APETALA1(AP1)是一个MADS-box转录因子,参与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是花发育研究的热点基因之一。本研究以BpAP1过表达白桦、BpAP1抑制表达白桦和非转基因对照白桦为试材,开展参试株系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木材材性分析,BpAP1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同时将RNA-Seq数据与白桦基因组的测序结果相结合,对BpAP1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探讨BpAP1与其靶基因的调控关系,为揭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防菌,不仅能够抑制多种病原真菌,而且具有诱导植物免疫反应、促进植物生长、降解土壤中的盐类化合物、农药残留物及重金属等功能,生防潜力巨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在对其生防机制的深入研究下发现木霉菌能够分泌一些小分子蛋白能够刺激寄主植物对病原真菌产生防御响应,其中包括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Eliciting Plant Respon
图像恢复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受损区域附近的有用信息来修复受损区域信息的技术,常用于修复小的受损区域、文字删除以及目标隐藏。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恢复技术是近些年在图像处理和分析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类新的图像处理技术。由于它能克服经典图像恢复方法中难以处理的一些技术困难,如今已成为图像恢复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图像处理问题转化成某个能量泛函的极小化问题,通过寻找能量
在植物细胞中,活性氧(ROS)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对植物防御环境胁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整个代谢过程中氧化物和还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ASA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的生理功能,作为还原剂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清除植物体内产生的H202,提高植物的耐受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体内已经被发现存在有多条ASA的生物合成途径,L-半乳糖途径是植物中AsA
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Fairmaire))隶属于鞘翅目(Coleo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菌甲亚科(Diaperinae),菌甲族(Diaperini),原为国内外广泛分布的仓库害虫,但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本文以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对其蜕
2011年~2015年冬,作者选取了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作为森林群落和森林一草原交错带的研究地区。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冬季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冬季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分布于这两个不同植物群落中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