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人工林是我国南方面积较大的人工林之一,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抵抗力及生态状况等林分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工林经营者关注焦点。特别是人工纯林连栽导致土壤退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日显突出,影响了马尾松工人林健康经营。本文以湖南衡山县紫金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生物学评价与林分健康评价,人工林主要病害监测,土壤健康生物调控,主要虫害生物控制及林下植被生态功恢复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马尾松人工林健康可持续经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生物学评价。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建立适于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体系,第一主成分Yl主要反映的是细菌、真菌、微生物总量、固氮菌、解磷菌、解钾磷、脱氢酶、脲酶、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基础呼吸、基质诱导呼吸、有机质、速效N以及速效P等微生物活性指标的综合变量,其所占总量为75.815%。在评价土壤健康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作为最终评价土壤健康的标准,其结果为试验区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总体状况欠佳。(2)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选用马尾松种群活力、植被群落生态健康和林分抵抗活力3个功能结构层及下属的14个因子指标层,构建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试验区15个小班样地的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林分均处于亚健康状态;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指标层因子数据分析得出:病虫害指数、植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林分易燃度指数是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关键因子。(3)马尾松人工林主要病害高光谱遥感监测。以不同健康状况的南方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马尾松赤枯病病情,测定其相应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冠层微分光谱相比其原始光谱均更能有效地反应其病情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且从红光过渡到近红外区域的“红边”是描述林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波段。当林木受病害胁迫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从而造成在红光区域由于叶绿素强吸收而形成的“红谷”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消失;同时,红边位置随病情的加重而依次发生“蓝移”,红边斜率逐渐减小。红边特征参数对马尾松病情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以其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优选的一种模型。(4)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健康生物调控。从松树外生菌根菌子实体粘盖牛肝菌属和彩色豆马勃属分离到2株真菌(编号为cpy-2和cpy-4),从松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菌溶磷能力达65.14mg/L的高效溶磷菌株黄褐假单胞菌(编号为yL14),研究发现这3株菌及硅酸盐细菌菌株K50各菌株间无生物拮抗关系。各菌株发酵液混合后,能明显发挥协同作用。将液体培养的菌株发酵液按体积1:1:1:1混合后,吸附于灭菌的(泥炭:膨润土:玉米粉=3:2:2)混合的载体上,按菌剂:载体为1:10为最佳比例进行吸附处理,制作成固体复合菌剂。菌剂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农业行业标准NY/T798—2004的标准。将复合微生物菌剂与化学肥料不同比例对马尾松幼苗进行配施,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40%+化学肥料60%配施是促进马尾松生长以及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最佳组合模式。苗高增幅77.6%,地径增幅38.7%,生物量增幅158.1%。使马尾松苗根际微生物数量提高了79.3%,土壤有机质提高了43.3%,土壤速效氮提高了21.42%,土壤速效磷提高了121.83%,土壤速效钾提高了48.38%。(5)马尾松人工林主要虫害生物控制。用博落回、柚子皮和垂序商陆提取物通过对松梢螟幼虫的非选择拒食作用、生长抑制作用及触杀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在浓度100g·L-1时对松梢螟幼虫的生物活性效果较好。3种植物提取物处理比例1:1:1复配表现出一定的增效效果,共毒系数为127.67;3种提取物复配后联合毒力作用的增效最佳植物组合及处理浓度是:柚子皮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处理比例为1:3,共毒系数为170.02;其次为博落回、柚子皮和垂序商陆提取物三者处理比例1:1:1,共毒系数为127.67。通过对3种植物复配液的增效剂、溶剂和乳化剂的筛选及室内防治效果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确定植物源复配乳剂的配方为S2:3种植物提取物体积比1:1:1占总体积的30%;增效剂松节油占总体积的5%;溶剂二甲基亚砜占总体积的55%;乳化剂司班-20占总体积的10%。(6)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态功能恢复模式。经调查得出,湖南省衡山县紫金山国有林场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内有植物108种,隶属56科91属。在中幼林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建立了4种植被恢复模式,分别是林肥、林药、林草和林农模式。以林农模式土壤中的细菌增加量最多,达到525.39×104cfu/g,其后依次为:林药模式>林肥(大叶胡枝子)模式>林草模式>林肥(紫穗槐)模式。土壤放线菌类群数量增加最大的为:林肥(大叶胡枝子)达13.44×104cfu/g,依次为林肥(紫穗槐)模式>林药模式>林农模式>林草模式。两种林肥模式均显著增加土壤中全氮与碱解氮的含量,增加量分别达到了0.67g/kg、0.65g/kg和32.09mg/kg、25.lmg/kg;林药模式、林农模式和林草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4种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均增加了土壤中全钾含量,增加量最大的为林药模式,增加量为0.36g/kg,两种林肥模式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差别不大,增加量分别为0.27g/kg和0.28g/kg,林草模式下的土壤全钾增加量最少,为0.08g/kg。不同的林下植被恢复模式对松树的促生长效果较为明显,与对照样地相比,林下植被恢复的4年生人工林,均木年材积生长量是未进行恢复的2倍左右,10年生人工林的这一数值相对较小,但也在1.3-1.7倍之间。均木年材积生长量最大的为林药恢复模式。
其他文献
以新鲜鹿血为原料,利用胰蛋白酶水解制备鹿血多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确定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加酶量为6%,pH为9,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4h,水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
本文挖掘了技术和设计结合的建筑师案例。在明确环境意义的前提下,阐述了经由奥格雅、班哈姆和霍克斯三人研究提出和完善的两种环境设计模式:环境排斥型设计和环境选择型设计
脱氧水是高浓稀释啤酒的重要组成部分,脱氧水的微生物状况直接影响啤酒质量。本文根据脱氧水制备的工艺流程,简要介绍不同工序的微生物控制要点。
四川已知有砂金矿床约30处,矿点200余处,民采点数百处,是我国主要的砂金产区之一。凡有第四纪砂砾层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砂金富集。造成这种成矿特点的因素有三:(1)川西大面积
绪论行人交通和车辆交通共同组成了城市的交通体系,行人交通通常包括沿道路纵向行走的行人交通和横向过街行人交通两部分。其中,纵向行人交通可通过人行步道系统处理,而行人交通
水库型湿地是人为对自然的河流湿地区域性改变或重塑的产物,不仅具有水库的部分功能,也具有生态功能,其生态性质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及两类系统互相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台湾康程中医诊所就诊的90例月经先期患者,中医辨证
多丽丝.莱辛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创作了许多作品。在她的小说中,她描述了许多聪明的,有探索精神的,对现有社会秩序有反叛精神的女性。《金色笔记》——她笔下最
本文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luilus) La-1为研究对象,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廉价增殖培养基,研究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方法及工艺技术,提高单位体积的菌体数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