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认知锁定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的超重型经济结构以及资源型产业独大的产业格局。资源型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随着自然资源的耗尽,资源型城市失去了投资吸引力,新的增长点难以出现,经济转型举步维艰。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必须通过所在城市产业的转型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资源型城市的人员在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影响下形成了关于资源型产业的难以改变的某种程式化的认知,使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不能顺利实现。所以资源型城市需要通过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来实现产业转型。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研究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形成、表现和认知锁定效应。首先,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形成、表现和认知锁定效应;其次,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以山西省为例,通过统计数据和图表验证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形成、表现和认知锁定效应;再次,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比较了鲁尔区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在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方面的异同点,并且总结了鲁尔区在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训;最后,在本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途径。本文的基本结论为:首先,由于存在不完全市场,使得资源型城市决策者选择性注意资源型产业,所在城市的产业发展在资源型产业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路径依赖,并且导致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形成技术锁定、结构锁定和功能锁定,在这三种锁定效应的影响下,区域内的行动者形成区域认同,进而形成某种程式化的认知,产业发展认知锁定形成;其次,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表现为: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保守的文化以及外界的区域认知;再次,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效应为:加大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本、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接续替代产业的形成以及阻碍创新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决策者产生选择性注意的原因不同,国内资源型城市决策者选择性注意资源型产业是因为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不完全市场,国外资源型城市决策者选择性注意资源型产业是因为垄断造成的不完全市场。所以国内资源型城市突破产业发展认知锁定除了需要打破区域认同,还需要加快市场化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据路径依赖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认知锁定的形成、表现和认知锁定效应。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并未研究认知锁定对路径依赖的加强作用。路径依赖与认知锁定之间存在相互性,两者相互影响,本文研究了路径依赖导致认知锁定。认知锁定对于路径依赖的加强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中、德小学语文及数学教学大纲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的缘由主要在于两国的基础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学科教育思想、儿童教育观、知识价值观的根
以故事教学为中介,把形象思维运用于语言教学,通过在故事教学中巧设疑问、创设情境、再现形象和意境,让幼儿模仿故事角色,理解故事内容,进而开启幼儿思维,拓宽幼儿视野,最终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这种环境下,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目标的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十
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供应链成本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库存管理的优化与控制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B公司作为拥有
当前,填土边坡潜在滑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随意性较大,碎石土类填土抗剪强度指标取值明显偏小和填土与岩石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与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相同的情况相对较多。本文对
启发式教学是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共同推崇的教学方法,本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
气泡轻质土是一种水泥混合轻质材料,具有轻质、强度可调、自立及良好的施工性等特点,有较强的适用性。阆中嘉陵江四桥及新区滨江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气泡轻质土替代常规路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原则、来源与机制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三项基本要素。本文以美、英、法、日四国为例,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三项基本要素入手,比较和分析了发达国
水客走私由来已久,不仅大肆偷逃国家税收,而且严重扰乱正常通关秩序以及市场经济贸易秩序,对深港两地经济发展、民众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直以来,深圳海关缉私局始终保持打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本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联系历史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的一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