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公共中心环境设计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的崛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介于城乡之间的小城镇成为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和联系的纽带。我国自然环境多样,民族众多,传统习惯、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国际主义建筑的普及化趋势下,各大中城市特色消失的同时也波及小城镇,经济发展越快的小城镇其乡土特色也消失得越快。延续城镇的文脉,创造充满特色的小城镇,应该是每一个建筑师应尽的历史职责。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小城镇公共建筑,其功能和形式也日渐趋于复杂和多元。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代建筑师的大量创作均发生在公共中心环境中,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镇外部空间的关系是提高城镇建设质量的关键问题。中心的环境是建筑与小城镇之间的接口,是建筑设计与城镇设计的结合点,建筑实体是不可能脱离开它所在的外部环境中而孤立存在的,要想设计出高品质的建筑,必须使得建筑同外部空间保持良好的契合关系。 本文首先着重介绍小城镇和公共中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从而引出环境问题的提出及其概念的界定,这是课题深入研究所必须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的设计操作提供一个明确的认识前提。然后从分析影响小城镇公共中心环境的因素入手,分析其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形成不同特点以及因此产生的不同分类;接着阐明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为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把公共中心环境分解成实体、空间和界面三部分来讨论,分析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探研在研究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并针对河南省小城镇公共中心环境,加以详细的实例,运用前面所述的理论,依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以期能对人民生活环境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凸显,追求城市化质量和生态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以维护完整、连续生态格局为目的的生态基础设施(EI)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备受关注,理
论文研究的背景是,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导致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出现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高技术区兴建热潮.西方学者研究理论都偏重于社会学研究,基于全球尺度的视角,对
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传统的城镇化发展形势导致城镇形态的剧烈演变,尤其是城市的扩张所导致的建设用地空间无限蔓延、自然景观大量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明显。城乡
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滨水村落被划入到景区内,而相应旅游规划及村落保护规范的滞后,致使旅游开发给村落带来的破坏极为严重,如何协调村落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一道亟
本文通过在南京、苏州、无锡三市的实地调查,对流动人口的居住现状,流动人口廉租住宅的发展过程、居住模式、组织建设模式作了详尽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城市流动人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为基础的城市更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改造过程中,气候、人口密度、环境质量等因素发生巨大的改变,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生
地震救援的难点不仅在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强破坏性,还受到城市工程环境和场地使用状态的影响和制约。然而方法性指导和量化数据的缺失,引发了救援效率低下、二次灾害频发和管
德占时期的青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块飞地,该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在中国近代城市中独树一帜,是当时德国建筑和规划思想直接的反映.该文回顾了德国1900年前后的社会背景、建筑
论文首先从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入手,提出"适应性"的概念;然后以旧建筑再利用这一特殊类型的设计为依托,从空间的体量划分、内外关系转换和限定要素对适应性的影响三个方
在城市居民对居住的基本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社会交往的要求等;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原有的"单位社区"将不复存在,城市居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