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产业园设计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周边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一线城市的工业从城市核心区转移至城市郊区,又伴随郊区的城市化发展而继续转移至城市的边缘地带。在这一过程中,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工业园逐渐推出城市,科技产业园则越来越多的被看作是城市中新产业的空间载体。
  本文聚焦科技产业园中的垂直细分领域——中小型民营科技园,通过对上海中小型科技园的重点研究,试图找到上海日渐兴起的中小型民营科技园在功能布局和建筑空间方面的设计策略。
  首先梳理科技产业园的空间特征和发展概况,提出中小型民营科技产业园的概念,再对中小型科技园的研发建筑及其空间设计进行重点探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上海交通大学附近科技园的现状调研,全面综合的提出中小型科技园的设计策略,包含规划布局和研发建筑空间方面的设计策略。从模块化空间组合角度,提出按照中小企业所需功能配比,定义最小研发单元,再排布组成研发建筑的方法。提出利用旧工业建筑适应性改造的手段,通过功能置换和空间重构两种方式将原有厂房改造成科技园中的实验室、办公和展览空间。此外,还包括研发与办公空间的多样组合、特殊空间设计和塑造园区场所精神等设计策略,致力于从建筑设计层面提供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孵化的科技园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岭南庭园,这种独特的宅园合一式的私家园林形式是对岭南地域性的很好回应,传统岭南庭园在空间布局、形式构成要素、材料特点方面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现代建筑设计要反映时代性和地域性,传统空间形式与现代建筑实践的结合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当代建筑设计要向传统建筑空间汲取养分。笔者论文的起点源于六乡荷院山居的设计,当地独特地域条件,以及小型精品酒店的建筑类型,使我们有必
学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重心由増量向存量转移,面对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建筑学教育如何适应城市转型期的发展是近几年比较火热的话题。建筑学课程只有和建筑职业化紧密相连,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建筑学人才。因而,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课程的开设,使得建筑学教育不单单是纸上谈兵而逐渐落为现实。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均开设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设计课程,虽然开设的实践项目、种类、地点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把建筑学
学位
2015年,尼泊尔发生7.8级强烈地震,许多历史城镇遭受严重破坏,三年过去了,灾后重建仍然是尼泊尔面临的重要任务。论文选取的研究—Bungamati村,是有着悠久历史的Newari古聚落的一部分,它也是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这个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拥有非常丰富的建筑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缺乏保护方法和手段,许多传统建筑出现破败现象,导致地震后受损严重
学位
近年来,社区逐渐成为了开展各项适老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大城市老旧社区由于其建造时间久,老年人集聚,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面临更急、更重的建设需求。目前对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研究仍然较多的停留在老年人口需求及社区尺度的物质空间改造层面[1],本文试图以建筑学的视角,从城市、街道以及社区三个尺度,更加系统化的探索大城市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本文依托《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专题》及《南京城墙及护城河环境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传媒和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网络化的趋势,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不同的媒体之间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也在不断变革,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产、多终端发布的立体式传播;此外,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内容、传播形式和接收工具的需求成为了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传播
学位
西方建筑史是一部石构建筑发展的历史。然而自现代主义时期之后,以石拱结构作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建筑就十分少见。近年来一些石拱结构的设计实践出现在建筑学前沿展览和教学探索中,呈现出非常优秀的建筑表现力。以瑞士的菲利普·布洛克(Philippe Block)、意大利的古斯佩佩·法拉科拉(Giuseppe Fallacara)、英国的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为代表的建筑师采用数字化的思维与数
城中村的形成过程伴随着城市空间的侵蚀与畸变,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城市发展的急功近利都加剧了城中村环境的恶化,其背后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权力博弈,城中村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经济、政治、人文的方方面面。城市更新理念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逐渐转向了存量修复的可持续发展,意在对城市存量空间进行物质、社会、经济、生态等全面修复以谋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存量修复理念所倡导的综合性与全面性与城中村改造的需求不谋而合,因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现有的住宅存量很大,随之带来的既有住宅的改造和维护问题在近几年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一些工人新村住宅,由于建造年代较久,空间布局与装修设施等难以满足居民当前的生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城市既有住宅的改造成为必然选择,对住宅中居住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现如今,虽然目前已经有城市开展了旧住宅改造的尝试,但改造中对既有住宅的情况认识有限,使得改造工程难以满足居
学位
城市的高速发展缺乏对环境的考虑,带来环境气候恶化、能源消耗严重、土地利用过度的问题,对环境与能耗的研究刻不容缓。而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有限:研究尺度上,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城市、区域层面及微观的单体建筑层面,中观尺度(街坊层面)的研究极为缺乏;研究对象上,针对夏热冬冷地区街坊层面的绿色性能,以研究商业、办公建筑为主,而对居住功能的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内容上,围绕绿色性能的政策机制、系统工程技术和能耗分
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不夜城是基于铁路交通枢纽开发的高密度城市中心,依托上海站的建设,地区内聚集了城际铁路、轻轨、多条城市主干道、高架快速路以及地铁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天目路立交地段位于不夜城东部,其范围包括了天目路立交及其周边城市空间,随着周边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地区内过于密集的系统性交通对公共环境品质的影响开始突显,并集中地反映了片面注重机动车通勤效率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一超尺度基础设施带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