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M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年产量约80万吨。远缘杂交作为鱼类育种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将亲本的优良性状相结合,通过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型来快速推动新物种的形成。由于杂交子代包含了两套甚至多套不同物种的基因组,通常表现出生长速度快、遗传多样性增加、肌肉品质提高等方面的杂种优势。然而理想杂种遗传性会随着世代的传递而逐渐丧失,回交作为一种巩固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特性的育种方法已经被育种者们广泛地应用于水产育种中。此外,可育杂交子代的逃逸会对自然种质资源造成极大地威胁,在鱼类育种中,可将杂交和三倍体两种选育手段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杂交子代获得综合双亲的杂种优势,还能得到三倍体的不育特性。不仅如此,三倍体用于性腺发育的能量转移到生长和肉质改良上来,这也为鱼类育种的研究开辟了新方法。本实验室将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引入到团头鲂♀×翘嘴鲌(Culter alburnus,CA)♂,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团头鲂和翘嘴鲌为母本进行回交,获得了两性可育的异源二倍体鲂鲌杂交(F1-F4)、回交(F1-F3)新品系群体。本研究以鲂鲌杂交F2(MC-F2)、回交F2(BC1-F2、BC2-F2)及其原始亲本(MA、CA)为实验对象,并开展了鲂鲌杂交及回交的生长性能、遗传结构及三倍体诱导研究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为鲂鲌鱼类育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构建出团头鲂(MA)、翘嘴鲌(CA)、团头鲂♀×翘嘴鲌♂杂交F2(MC-F2)、团头鲂♀×MC♂回交F2(BC1-F2)和翘嘴鲌♀×MC♂回交F2(BC2-F2)共5个育种群体,对5个群体的生长性能及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电子舌分析了其滋味差异。结果显示:BC1-F2与其原始亲本及另两杂交子代相比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p<0.05),其可量性状的比值偏向于回交母本团头鲂(Hi=43.94)。BC1-F2相较于其亲本团头鲂和翘嘴鲌具有较低的水分(p<0.05)和较高的粗蛋白含量(p<0.05)。氨基酸分析发现鲂鲌杂交及回交F2的总氨基酸、总必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均高于它们的原始亲本,BC1-F2的总氨基酸和总必须氨基酸均最高,分别为17.54%、6.92%。电子舌分析显示,五种鱼的滋味均具有明显差异,两回交子代的滋味均偏于其轮回亲本。综合分析结果表明,BC1-F2相比于其亲本不仅具有显著生长性能而且肌肉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更具有育种潜力。(2)对团头鲂(MA)、翘嘴鲌(CA)及其杂交F2(MC-F2)、回交F2(BC1-F2、BC2-F2)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MA、CA、MC-F2、BC1-F2、BC2-F2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50、4.40、4.75、4.85、5.1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683、0.5550、0.7967、0.8317、0.620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671、0.6329、0.6995、0.7240、0.69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046、0.5717、0.6406、0.6676、0.6339,BC1-F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0.05)。MA、MC-F2和BC1-F2群体大多数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显示杂合子过量(D>0),CA、BC2-F2群体出现了杂合子缺失现象(D<0)。聚类分析显示CA与BC2-F2首先聚类,MA与BC1-F2首先聚类再与MC-F2聚类,最后这2大类聚为一支。结合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析,其杂交与回交后代均具有母本效应。引物Me.Am._15、Me.Am._1、TTF01、Mam25在5个群体中均产生特异性条带,可作为五个群体的鉴定标记。该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的种质资源保护、种群鉴定及良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3)生产出具有生长快、肉质优且具有不育性鲂鲌新品系。本研究设置了静水压处理起始时间、处理强度和处理持续时间3个诱导条件进行团头鲂♀×(团头鲂♀×翘嘴鲌♂)♂F3(BC1-F3)三倍体的诱导,获得了诱导BC1-F3三倍体的最佳诱导条件。结果显示,通过静水压法诱导出BC1-F3三倍体,在孵化水温22±0.5℃,受精后3min进行处理,压强为50MP时,加压3 min,三倍体诱导效果最高,三倍体率为9.67%。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三倍体BC1-F3具有72条染色体,核型为:3n=24m+36sm+12st,臂数NF=132;对照组二倍体有48条染色体,核型为:2n=14m+28sm+6st,臂数NF=90。本研究采用静水压法诱导处理BC1-F3受精卵,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三倍体BC1-F3,但总体诱导率偏低,还需继续探索BC1-F3三倍体诱导的最佳处理条件研究,对压强强度进行优化,以及增设更多不同的加压时间,以获得最佳的诱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