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SiC热场调控及杂化协同效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SiC)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的应用于磨料磨具、耐火材料、冶金、高温结构陶瓷等传统工业领域;同时,SiC还具有带隙宽度大、电子迁移率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等良好的电学性能,近些年来备受关注,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传统SiC烧结方法存在保温时间长、能量消耗高、污染严重等缺点,新的制备方法如热压烧结(HPS)、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仍处在探索阶段。微波制备SiC有诸多优势,然而,微波实际加热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吸收、功率再分配、热剧变等现象,同时材料自身介质损耗和高温物理化学动态变化,都直接影响微波加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因此,研究微波与物质作用机制、微波加热过程中热场调控方法,实现不同微波杂化效应协同作用,对微波加热合成SiC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工业煤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C源和Si源,溶胶凝胶法使Si O2均匀的包裹在C颗粒表面,微波加热合成了不同形貌SiC晶体。系统研究了预成型压力、C含量、Ni金属颗粒添加对微波热场的调控及各种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杂化协同作用机制,并对不同形貌SiC合成机理进行了讨论。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手段对SiC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别施加0、1、2、3、4和5 MPa的粉体预成型压力,微波加热合成SiC,研究了预成型压力对微波等离子体瞬间热场加热效应调控。结果表明:预成型压力的变化改变了原材料中C颗粒间距及前驱体中吸附的气体量,颗粒间距的变化引起电场增强效应的改变,电场增强效应决定了一次等离子体激发的时间;前驱体中吸附气体的变化决定了一次等离子体持续的时间。等离子体瞬间热场效应是微波快速合成SiC的必要条件,无预成型压力的情况下,无法激发等离子体瞬间热场,产物中没有SiC生成。等离子体瞬间热场使原来的单纯C@Si O2界面固相反应转变为Si O@CO气体之间的空间气相反应和熔融Si O2@C之间的液固界面反应,有效的提高了SiC的合成速度、节约合成时间、降低能耗;同时,Si O@CO气体之间的反应消耗了CO气体,制备了SiC晶体,生成了O2,减少碳排放。在预成型压力为4 MPa时,合成的SiC比较纯净,此预成型压力为最佳预成型压力。(2)变化碳硅摩尔比从1:1、2:1、3:1至到8:1,研究不同碳硅摩尔比对持续耦合热效应的调控。结果表明:不同碳硅摩尔比改变了一次耦合热效应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影响前驱体内部吸附气体的量和电场增强效应。碳硅摩尔比为1:1时,一次耦合较弱,加热时间长,导致吸附气体逃逸、等离子体热效应弱且持续时间短,难以实现SiC制备;其他碳硅摩尔比的情况下,均合成了SiC晶体,但是晶体的形貌有较大差别;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碳硅摩尔比改变了生成的Si O和CO气体比例及总量,进而影响到制备SiC的结构和形貌:C含量较低和较高时,生成的气体总量均较小,反应以界面固相和液相反应为主,生成SiC纤维或SiC棒;C含量适中时,生成的Si O和CO气体浓度较大,以气相反应为主,生成SiC颗粒。通过改变碳硅摩尔比,调节Si O和CO气体总量及浓度比,可以合成“短棒状”SiC、“电缆型”SiC、“链珠型”SiC。碳硅摩尔比为5:1时制备了纯净的SiC颗粒,实现多种热场效应的杂化协同作用。(3)混料过程中分别添加含量为1、3、5 wt%Ni颗粒,微波加热合成SiC,研究Ni金属颗粒表面等离激元热场加热效应。结果表明:在低温阶段,Ni颗粒反射微波使C与微波反复耦合,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使内部温场分布更加均匀,一次耦合热效应时间变短;高温阶段,微波激发Ni表面等离激元,调节微波场分布,减小二次等离子体持续时间,实现Ni颗粒快速吸波熔融,Ni和Si O2反应生成镍硅化合物。CO和Si O气体在不同镍硅化合物中溶解度决定了合成SiC的形貌。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食管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尽管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但现阶段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和5年食管切除术后生存率的结果仍然不理想。在现阶段的治疗过程中,食管癌通常在其晚期被诊断出来,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临床症状,为了改善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这些患者通常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以减小肿瘤大小。然而,对于对CCRT反应不佳的患者,C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是由各种肺内和/或肺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炎性肺损伤,其主要特点为顽固性低氧血症,临床进展快,可迅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病死率高达 30%~50%。目前,ARDS 治疗主要以
学位
目的:准确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状态对个体化治疗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检测手段是有创且耗时的。因此,本研究拟应用CT影像组学技术建立可帮助医师从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识别出潜在HER2阳性患者的诊断模型,并对模型的效能和泛化能力进行验证和评估,探讨其作为影像生物标志物的可行
学位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临床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的免疫检验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应用到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ICI临床反应率低,只有不到20%的病人能从中获益,亟需开发更多的免疫治疗药物或者免疫治疗策略。肿瘤疫苗不仅能够有效治疗ICI不响应的肿瘤模型,并且对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较低的冷肿瘤也有不俗效果。因此,肿瘤疫苗是一种有潜力的肿
学位
背景胎儿骨骼发育异常是孕期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孕期发生率为1/1300-1/1350。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种类多,根据预后不同,大致为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和非致死性骨发育不良两大类。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常引起肺发育不全,导致新生儿期或围生期死亡;而非致死性骨发育不良虽能存活,但多数治疗效果不稳定,存在功能或外观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准确的产前诊断可以为家系提供正确的遗传咨询建议、为临床医生合理的
学位
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是一种来源于NK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的侵袭性淋巴瘤。它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相关,以显著坏死、血管损伤和细胞毒性表型为特征。NKTCL在亚洲、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流行,男性比女性更常见。NKTCL常表现为结外疾病,通常累及上呼吸道,如鼻腔、鼻咽、副鼻窦和上颚。尽管放化疗或含L-天冬酰胺酶的方案可
学位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重要病因,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病理改变有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生存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E1A结合蛋白p300(E1A 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
学位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发电系统对储能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锂资源的稀缺和电池生产成本的升高使得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化学储能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快速增长的储能需求。钠/钾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有着相似的工作机制,且其自然资源丰富、成本低,可以作为当前储能系统的补充,并有望在将来成为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主角。但是钠/钾离子较大的离子半径使得材料在反应动力学和循环
学位
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AIDS)和新冠肺炎(COVID-19))是可能危及生命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病毒的反复以及新发病毒的出现使得病毒性疾病的治疗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核苷类药物在临床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核苷类。然而,一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和艾滋病)仍然无法完全治愈,长期用药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耐药
学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目前,CRC的治疗方法包含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但由于缺乏理想的治疗靶点,患者生存率提高并不显著,急需挖掘精准的治疗靶点。CRC的快速增殖和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