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5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完全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分别按Durie-Salmon分期和国际分期(ISS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有31例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每例患者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采用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治疗。每例患者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2006年制定的统一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NCI CTCAE3.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EORTC-QLQ-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1)完成疗程的情况:观察组中在完成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完成完成化疗疗程1~6个,中位疗程个数为3个。治疗有效的患者中完成化疗的中位个数为4个。CR有5例,平均完成4个化疗疗程。VGPR有12例,平均完成4个疗程。PR有8例,平均完成2个化疗疗程。对照组中完成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完成化疗疗程1~5个,中位疗程个数为2.5个。治疗有效的患者中完成化疗的中位个数为3个。CR患者有4例,平均完成4个化疗疗程。VGPR有5例,平均完成3个疗程。PR有4例,平均完成2个化疗疗程。(2)两组患者的疗效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65%(25/31)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0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①观察组中初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观察组中 IgG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②观察组初治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高于难治复发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观察组中肾功能正常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肾功能损伤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对照组中初治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难治复发患者,肾功能正常的总有有效率高于肾功能损伤患者,但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1、3.78,P>0.05)。(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患者在感染、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周围神经病变、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化疗后,两组患者在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⑹两组患者生存期分析:观察组在随访期内的生存率为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29%、48.39%均高于对照组的3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4.19,P<0.05)。 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化疗方案,尤其对初治患者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皮疹、周围神经病变等,但大部分可逆转、可耐受,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