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的“生态化”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正逐步转变自身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努力践行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以下简称“环境责任”),积极发展可持续金融。可持续金融实践的蓬勃发展,引发了金融关系的相应变化,推动着金融法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不断作出调整与革新,由此演变为轰轰烈烈的金融法“生态化”之趋势。  所谓金融法的“生态化”,是“法律生态化”在金融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敦促金融业践行环境责任为核心内容,通过对传统金融法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步使金融法的立法实践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法律发展趋势。该趋势在国际层面主要反映在与可持续金融相关的“国家间立法”和“私政府立法”两大领域,且后者比前者表现得更为活跃。在美国、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金融法的“生态化”主要表现为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方面的环保立法安排:在我国,则主要体现为监管部门推出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一系列敦促金融机构践行环境责任的规范性文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金融业的良性发展要求以及金融业利益相关者的多层次推动,是金融法“生态化”的重要原因。金融法的“生态化”由此成为现代金融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这一趋势仍在不断地推进之中,且愈来愈盛。  从学理上讲,金融法“生态化”的兴起背景、内涵界定、原因探究、理论基础以及“生态化”趋势下金融法的理论演变与制度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国内外金融法研究的重要命题。因此,研究金融法的“生态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弥补金融法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也有利于指导现实中金融机构履行环境责任的实践。鉴于此,本文欲从“社会法学”中的金融法之视角,对上述问题作出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探讨。  从结构和内容上看,本文除导论、结束语和后记之外,共分为四章:首先,描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兴起及可持续金融实践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外已经出现的金融法“生态化”之趋势,继而在界定“生态化”与“法律生态化”概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金融法‘生态化’”的定义、特征和范围: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金融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业利益相关者的多层次推动等角度,探究金融法“生态化”的原因,并从新兴的环境金融学、生态伦理学以及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中心的法学理论等领域,阐述金融法“生态化”的理论基础:再次,在上述理论基础的研究结果之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为中心,反省“生态化”趋势下传统金融法理论及实践存在的不足,继而探讨金融法的价值调适与功能再定位问题:最后,以上述价值调适和功能再定位的结果为标准,审视“生态化”趋势下我国金融法存在的问题,分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合理完善思路,并遵循这一思路,以银行法为例,提出“生态化”趋势下完善我国金融法的具体构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专车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同时,与专车相关的出租车市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等都相继出现了不少问题,围绕专车
对2K-V型行星传动机构进行了结构分析,明确了这种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归类所属;对不同齿形的2K-V型传动进行了力分析和对比讨论,并论述了这种传动的特性.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一系列农村政策的颁布,城镇化大规模地推进,农民成为市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土地纠纷越来越多。并且拥有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在土地纠纷
突出实践特色,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显著的特征和重要原则,要求把学习理论、武装头脑与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应
运用陀螺理论即刚体定点转动理论 ,对K H V锥齿轮少齿差行星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 ,分析了该机构的特殊性 ,取得了对该型传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些重要结论 Using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职业资格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特定职业义务犯罪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为了有效规制这种现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外国刑法学说认为占有是指某人对其物存在一种事实上的支配和管理,是一种事实上持有的一种状态。而我国刑法理论也认为占有是这样一种事实上的持有状态,它有俩个构成要件: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需要细心去发现美,用心去创造美。运用智慧在“美的富矿”中挖掘,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