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提取液合成聚硅铁混凝剂及铅絮体分形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包括聚硅铁混凝剂的制备, DLA和DLCA模型中生长变量对其结构影响的探讨,铅絮体分形维数的测定与模型的模拟,铅絮体分形维数与絮体内部结构的关系,以及分形维数在能耗分配中的应用等五部分内容。(1)实验通过测定发现在60℃温度下,用1.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取10g粉煤灰水浴加热38h,是粉煤灰液提取的最佳条件,然后将提取液冷却后,调节pH值至1.4左右,活化2.5h,添加铁化钾使Si/Fe摩尔比值为3.5,在45℃下聚合反应后,可制得无机高分子聚硅铁混凝剂,其密度为1.55kg/m3。(2)为了明确絮体生长变量(粒子数、凝结半径、运动步长等)对DLA和DLCA模型结构影响,实验通过改变单一生长变量的方法,经研究发现在DLA模型中,增加粒子数会使其结构变得疏松,分形维数降低,而增加凝结半径和运动步长,则会使其结构密实,分形维数增大;在DLCA模型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粒子密度,发现增加粒子密度则会降低絮体分形维数,絮体变得疏松。(3)实验利用粉煤灰合成的聚硅铁混凝剂处理含铅的工业废水,混凝效果明显,铅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为了确定不同混凝条件对混凝机理的影响,首先根据影像分析法,测得絮体分形维数,然后以此为基本参数,进行了不同投加量和不同pH值下实拍铅絮体图片与MATLAB软件生成DLA的模型和OpenGL软件生成DLCA的模型对比,得出模拟的絮体模型与实测絮体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且当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时,絮体会从DLA模型转变成DLCA模型,并结合模型的生成过程得出混凝机理由多核羟基络合物的水解进行电中和及粘结架桥作用促使絮体生长变成网捕作用聚集絮体。(4)实验为了明确铅絮体分形维数与絮体表面结构特征的关系,在絮体干燥后进行了扫描电镜图片的拍摄以及XRD衍射仪的测定,发现在最佳混凝条件下絮体结构最密实,分形维数最大,同时通过分析铅离子去除率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分形维数与絮体表面微观结构的测定,可以实现对混凝效果进行在线监测,从而直接反应混凝程度与处理效果。(5)为了确定新型聚硅铁混凝剂处理含铅工业废水的最佳水力条件,实验将絮凝阶段的搅拌强度(G)和搅拌时间(t)分为不同的三个阶段,并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每个阶段最优的水力条件为(G1=67.7s-1,t=3min),(G2=57.8 s-1,t=5min),(G3=23.9s-1,t=7min),同时结合分形理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分形维数对最佳分配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每个阶段絮体适宜的分形维数分别是1.48,1.66和1.80,此时絮体结构密实而易沉降,能耗最低,因此将分形维数与能耗分配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的说明能耗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而且为絮凝池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数,使混凝阶段经济高效。
其他文献
研究了水云光学特性对大气偏振特性的影响,对水云条件下大气偏振模式进行了仿真。使用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式,模拟350~700nm波长下大气偏振特性随水云的光学厚度
傅里叶望远术(FT)是一种用多束间距不同、频率受调制的激光干涉照明远距离目标,通过解调反射的强度时序信号来重构图像的主动成像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
软件企业对自身的纳税活动开展有效的筹划,往往可以获得可观的纳税收入。企业要仔细的研读国家与地方相关的纳税法规以及细则,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纳税筹划行为的重要性,不仅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超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流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分抢救和治本两
<正>中国的农民建房子,欧洲的农民也要建房子。与国内农村住房"大众同质化"的面孔相比,欧洲的乡村住宅以其独有的历史风貌的呈现及与周边绿色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令人印象深
即刻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诸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所研讨。它不仅可以缩短牙拔除后种植原需等待的3~6个月的时间,减少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减轻牙槽突的吸收性萎
通过固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AB03型(CdMnO3、NiBO3)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材料。对AB03型(CdMnO3、NiBO3)材料的物理性能、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CdMnO3为三斜晶系,空间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农区的禹城市伦镇赵庄村为典型案例,利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结合村庄逐户调查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分类与制图,定量研究典型村庄用地格局特征、
南京市众创空间在发展中具有地理分布较集中、空间面积趋规模化、工位数分布较分散、发展模式多样化、服务内容全面、盈利模式多样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载体服务同质化程度高
主要阐述燕山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课程教学体系的现实背景,主张创新课程建设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理论教学、讨论互动、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