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煤尘)二次爆炸特性及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斯(煤尘)爆炸是最严重的矿井灾害事故之一,且在救灾过程中可能发生二次爆炸,造成事故扩大。研究二次爆炸条件、爆炸特性和机理,对于二次爆炸灾害事故预防极为重要。现有研究多认为二次爆炸的发生原因是瓦斯再次积聚达到爆炸极限,但富燃料条件下瓦斯(煤尘)爆炸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对于爆后气体本身是否具有爆炸性缺乏研究,且对矿井二次爆炸危险性的认识仍不充分。因此,本文采用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主要研究瓦斯(煤尘)爆后气体的成分及产生机制、瓦斯(煤尘)爆后气体爆炸性及其对瓦斯二次爆炸影响规律和瓦斯(煤尘)二次爆炸反应动力学机理等。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开展了瓦斯爆炸及瓦斯煤尘混合爆炸实验,研究了瓦斯(煤尘)爆后气体成分及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瓦斯(煤尘)爆后气体主要包含残余氧气、惰性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以及富燃料条件下产生的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气和少量残余甲烷等;随着瓦斯(煤尘)富燃料状态不断加剧,爆后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瓦斯爆炸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的生成主要与HCO相关,一氧化碳与OH和HO2自由基结合、氧气与CH2结合是二氧化碳的主要生成方式,氢气的生成主要与H基相关,水分的生成则主要与OH基相关;煤尘参与爆炸时,煤尘表面-OH、-CH2、-CH3、C=C、Si-O和Ar-C-O等官能团反应,以及固定碳的氧化和气化反应等是影响爆后气体成分特征的重要原因。开展了瓦斯(煤尘)爆后气体诱发二次爆炸实验研究,发现了初次爆炸富燃料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爆后气体本身即具有爆炸性,在爆后通入适量空气并点火后能够发生二次爆炸现象。初次爆炸的瓦斯浓度、煤尘质量浓度和煤尘变质程度是影响爆后气体是否具有爆炸性的重要因素。研究了瓦斯(煤尘)爆后气体二次爆炸发生条件,发现爆后气体的爆炸下限,随着初次爆炸瓦斯煤尘条件变化较大,而爆炸上限则变化较小,二次爆炸所需空气量可低至约26%。对爆后气体二次爆炸特征规律的研究表明:随着爆后通入空气体积分数的增加,二次爆炸超压峰值Pex和压力上升速率峰值(d P/dt)ex先升高后下降,但二次爆炸强度均低于初次爆炸。初次爆炸与二次爆炸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二次爆炸最大爆炸压力Pmax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 P/dt)max与初次爆炸的瓦斯浓度和煤尘质量浓度正相关,而与煤尘变质程度负相关;二次爆炸所需空气的最佳体积分数与初次爆炸的Pex和(d P/dt)ex负相关。实验研究了可爆性爆后气体对瓦斯二次爆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可爆性爆后气体显著降低了瓦斯二次爆炸下限及二次爆炸所需的最少空气量,增加了二次爆炸危险性;随着爆后混入瓦斯浓度的增加,二次爆炸Pex和(d P/dt)ex先升高后降低;爆后混入瓦斯的最佳浓度越高,二次爆炸Pmax和(d P/dt)max越大;基于超压准则分析了瓦斯(煤尘)二次爆炸的破坏性,发现二次爆炸仍可造成严重的破坏程度;分析并提出了矿井二次爆炸可能存在三种情况:I.瓦斯爆炸、II.爆后气体与空气混合爆炸和III.爆后气体与瓦斯/空气混合爆炸;二次爆炸的可燃气体来源不同及爆后负压效应差异是造成二次爆炸时间间隔不规律的可能原因。采用CHEMKIN软件模拟研究了瓦斯(煤尘)二次爆炸反应过程,确定了影响二次爆炸的关键反应步,揭示了二次爆炸反应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可爆性爆后气体、爆后混入空气和瓦斯的浓度对瓦斯(煤尘)二次爆炸反应过程中压力和温度开始快速升高的时间影响显著;增加爆后通入空气量缩短了可爆性爆后气体二次爆炸着火延迟时间,而增加混入瓦斯浓度则延长了二次爆炸着火延迟时间;由于瓦斯(煤尘)爆后气体、爆后混入瓦斯和通入空气的比例不同,二次爆炸过程中H、O和OH自由基开始生成的时间存在差异;反应前期,H、O和OH自由基的摩尔分数快速升高;反应后期,H基和O基销毁速度较快;由瓦斯(煤尘)爆后气体诱发二次爆炸转变为混入瓦斯诱发二次爆炸时,抑制二次爆炸反应的最关键反应步由CH4+H=CH3+H2转变为2CH3+M=C2H6(+M);但两种情况下,对瓦斯(煤尘)二次爆炸反应起促进作用的最关键反应步均为链分支反应H+O2=O+OH。本文研究结果为矿井二次爆炸现象及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对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及二次爆炸事故防控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该论文有图112幅,表17个,参考文献171篇。
其他文献
露天开采粉尘污染呈现“点多、面广、污染浓度高”等特点,露天矿山粉尘污染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强调:加强露天矿山扬尘综合整治。露天开采作业环节起尘多为机械式起尘,粉尘多为集中在作业环节的机械设备附近大粒径一次尘源。露天矿山为开放空间,裸露面积大,根据作业分布面积的分析,露天矿山采场内绝大部分区域并不是主要作业空间,不受机械扰动或受机械扰动的频率、程度很小,
学位
随着煤矿需求的增加,煤矿的开采规模和煤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然而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下岩层的地质结构也更加复杂,不稳定因素及不安全因素也相对增加,例如井道壁开裂甚至脱落等,都会增加刚性导轨的故障率,导致刚性导轨在使用上比柔性导轨更加依赖井壁岩层的稳定。因此,最近几年,我国增加了深井下柔性导向提升系统井道的建设工程。然而,由于钢丝绳自身结构限制,导向钢丝绳所适用的最大井道深度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且随着井
学位
岩石的损伤破裂是引发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和矿井突水等煤矿动力灾害的根本原因,也是岩石工程领域的基础和共性科学问题之一。准确有效地对岩石的损伤破裂过程进行监测,可为煤矿动力灾害预警提供可靠的前兆信息,是实现采掘面围岩破裂和渗(突)水监测预警的重要基础。岩石加载破裂过程中会伴随着红外辐射的变化。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是围绕加载岩石表面的红外辐射变化特征开展的,而没有很好地将岩石表面的红外辐射信息与其内部
学位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煤炭若不能得到合理的加工,将会产生一系列环境和能源浪费问题。选煤作为洁净煤的源头技术,也是符合我国国情,促进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关键技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缺水地区,且煤炭产业布局也在逐步向西北地区转移,因此亟需开展煤炭高效干法分选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这也使得一系列干法选煤技术,包括流态化干法分选得以快速发展。目前
学位
针对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用户单体功率小、电池容量异质性、出行行为差异大等问题,提出面向控制、考虑用户出行链的EV集群充电负荷建模方法,能够让EV集群更好地参与电网调度运行。首先,对EV用户行为的马尔科夫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划分EV多状态荷电状态区间的基础上,推导了其充电与出行状态区间内的一步转移概率,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理论考虑出行特征的EV集群充电负荷模型;然后,设
期刊
石墨化煤是碳富集程度最高的地质原材料之一,在碳材料制备中优势明显。我国闽西南地区活跃的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造成中二叠统童子岩组有机质处于极高演化阶段,成为研究煤向石墨转化过程及机制的天然实验室。以永安盆地童子岩组石墨化煤为对象,精细分析石墨化煤的岩石学特征和化学结构向石墨转化的过程,探讨了石墨化煤差异演化和形成机制,取得如下创新性认识:1)发现了石墨化煤中的石墨微晶并划分了其类型。石墨化煤除
学位
煤炭开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造成了植被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结构混乱、生态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半干旱露天煤矿区的生态稳定性。实现露天煤矿区生态可持续管理变得尤为迫切,弄清露天煤矿区生态稳定性时空变化规律,探索露天煤矿区生态稳定性维持方法是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露天煤矿区生态稳定性测度及其维持方法研究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开采扰动下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效应
学位
沿空留巷作为一种无煤柱开采技术,在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巷道掘进工程量以及优化工作面通风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煤炭行业绿色开采及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沿空留巷充填材料主要分为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前者接顶及可压缩性能差,高应力下易导致巷内顶底板剪切破坏或墙体的开裂失稳,后者高应力下不易控制墙体的横向位移,造成充填体大变形。针对复杂条件下高瓦斯矿井沿空留巷,巷旁支护要具备密闭采空区、初始支撑
学位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选煤是实现煤炭清洁和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筛分作业是选煤的关键环节。潮湿细粒煤炭的干法筛分是我国煤炭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的筛分设备由于振动强度不足在处理潮湿细粒煤炭时存在比较严重的堵孔现象,难以实现有效筛分。弛张筛显著的特点是筛面振动强度大,筛体振动强度相对较低、筛分潮湿细粒物料时筛分效率高。目前,我国选煤厂使用的弛张筛主要依靠进口,其价格昂贵且存在关键部件更换
学位
常压储罐定期内部检查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段,为弥补传统检测手段的弊端,提出将风险评估同超声测厚、垂直度、沉降度测量及声发射检测在线检测方法相结合,分析大型常压储罐运行期间的风险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对某石化厂1×105m3在役大型原油储罐实施基于风险的检验。由于该储罐长时间未进行全面检验检测,底板存在泄漏孔及腐蚀减薄的失效可能性较高,易造成严重环境经济后果,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等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