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吸附法处理废弃线路板湿式工艺产生的含Cr废水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回用湿法处理废弃线路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采用混凝-吸附方法进行处理。混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值、G值和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条件下,投加PAC和PFS对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75mg/LPAC或150mg/LPFS,在pH值为7.08.5的条件下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和80%左右;在反应转速为50100r/min,即G值在8.7722.41s-1条件下,其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亦分别达到98%和90%以上。加入助凝剂PAM,达到相同的去除效果时所需PAC和PFS投加量大为减少,沉降速度加快。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投药量和反应条件是PAC为10mg/L,PAM为0.5mg/L,转速为50r/min,反应G值为8.77s-1,此时,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高达99.39%和88%,出水浊度为1.1NTU,CODCr为41.74mg/L,SS为5mg/L。采用经过浮选试验能得到含碳量更高的粉煤灰活性炭。pH=2有利于Cr(Ⅵ)的吸附,吸附平衡时间120min,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粉煤灰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对Langmuir吸附等温式回归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式,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吸附等温式回归的相关系数Freundlich> Temkin>Langmuir吸附等温式。粉煤灰活性炭和活性炭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能达到4.67mg/g,11.31mg/g。粉煤灰活性炭吸附Cr(Ⅵ),属于吸热过程;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属于为放热过程。加入竞争离子Fe(Ⅲ)后粉煤灰活性炭和活性炭对Cr(Ⅵ)和Fe(Ⅲ)的吸附依然遵循等温Langmuir模型吸附模型,Cr(Ⅵ)饱和吸附量和Fe(Ⅲ)饱和吸附量均有所下降。用碱脱附粉煤灰活性炭和活性炭比酸脱附效果更好,粉煤灰活性炭和活性炭最佳脱附碱浓度分别为0.05mol/L和0.2mol/L。废弃线路板湿式工艺处理产生的含Cr废水经混凝处理后,加入活性炭5g/L,25℃恒温振荡120min,无须调节pH。 Cr(Ⅵ)浓度降至0.05mg/L,Cr(Ⅵ)的去除率达91.94%,达到排放标准。活性炭吸附Cr时起主要作用是—OH,C=C,C=O和C—O基团;粉煤灰活性炭吸附Cr时起主要作用是—OH,C—O基团和离子吸附作用。活性炭和粉煤灰活性炭吸附试验都出现重铬酸根阴离子吸附到表面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Ⅵ)转为Cr(Ⅲ)。
其他文献
如何快速富集硝化菌形成好氧硝化颗粒污泥并提高其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众多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的方法以富集硝化菌来提高颗粒的稳定性。但该方法所
税收改革历经从"延退"到"延税"的观点碰撞,正逐渐达成"应迫切改变单纯依靠政府退休金养老"的共识。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的缺位成为制约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税延型
低温辐射计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准确的光辐射测量手段已经被很多国家的计量院作为研究重点。目前,国际上低温辐射计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提高低温辐射计测量的准确度和
为了丰富青海省树种资源及城市绿化需要,从甘肃会宁引入文冠果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幼树平均高生长145.2 cm,地径1.94 cm,其中有部分植株已开花结果,但有冻梢情况出现
在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不断推广的同时,会有许多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有效发展,因此,完善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现状势在必行。土建工
本文以广西宾阳膨润土为原料,采用干法、半干法对其进行钠化改型处理,主要考察了钠化剂种类、钠化剂用量、膨润土含水率、陈化时间对钠化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RD对钠化产品进行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已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对渗沥液处理设施的出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单独的生化处理设施已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必须结合膜
据海关统计,2019年6月国内共进口纸浆245.9万吨,同比上涨25.27%,环比上涨0.24%。6月份纸浆进口均价为654.2美元/吨,较5月均价下滑21.2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价下滑153.1美元/吨
采用金相法测量了不同铌含量的弹簧钢60Si2Mn的脱碳层深度,系统研究了铌及其含量对60Si2Mn弹簧钢表面脱碳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铌元素可以有效降低60Si2Mn的脱碳
在能源短缺的今天,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将目前各类生物质垃圾再生能源化,对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积累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如何从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