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启发和提高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说过,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敢说、敢为是青年人特征.国家主权问题、国家尊严问题、社会腐败问题、社会不公正问题、教育制度、校园管理和服务问题等等,都会成为青年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这是青年人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的良好表现。但是,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一些青年关注在这些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了愤怒情绪,甚至发表了比较极端的观点,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在思想上表现出“有爱国激情”、“敢于针砭时弊”、“情绪容易激动”、“情绪宣泄不顾后果”、“不按规定程序办事”、“言论相对偏激”、“政治理论素养薄弱”等鲜明特征的青年称“愤青”。
“愤青”不是新现象,古代就已经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当代中国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愤青”现象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独特的特点,在热闹的论坛、QQ群上,“愤青”的表现正越来越引人注意,“愤青”数量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开展对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群体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大学生“愤青”现象的策略和途径,总结经验,创造新成果,可以充实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对大学生“愤青”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使其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有利于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用了理论研究、文献综合、调查分析、访谈以及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愤青”的概念、分类、特征、归因以及对当代大学生“愤青”的教育引导策略思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对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的认识和教育方法。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大学生“愤青”总体上是爱国的,追求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但是大学生“愤青”有思想偏激、言论不负责任、容易受敌对势力利用等不足之处,从而提出加强“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实施“合育”,形成教育合力等教育引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