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一种生态水文过程特殊、环境高度异质的独特生态系统,水陆交界的特殊环境特征是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阶段、结构稳定性、健康状况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内陆盐沼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水文过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与结构、湿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斑块化演变特征,以及植被覆盖度空间异质性和稳定性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对于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结构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苏干湖盆地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内陆盐沼湿地,属内陆高寒半干旱气候,植被在对寒冷、干旱和土壤盐渍化等生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生态特征。本文采用遥感解译、湿地植被调查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苏干湖盆地优势湿地植物空间异质性和演变格局,主要湿地类型组成及其斑块化、破碎化的环境响应关系,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内陆盐沼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和湿地类型形成的生态地理学基础,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苏干湖地区和当中泉地区分别位于哈尔腾水系下游和中游,优势植物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存在差异,苏干湖地区,2017年与1987年相比,赖草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异系数为0.17;芦苇和水麦冬海韭菜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变异系数均为0.08。当中泉地区,2017年与1987年相比,水麦冬海韭菜呈先下降后平稳趋势,变异系数为0.1;赖草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趋势,变异系数为0.1;苔草嵩草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趋势,变异系数为0.15。(2)1987年-2017年间,苏干湖地区湿地的面积增加不明显,受泥沙淤积和流沙掩埋的影响,当中泉地区湿地的面积下降了29.48%。苏干湖地区和当中泉地区湿地类型面积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苏干湖地区内陆盐沼湿地、淡水泉、河流湿地和微咸水沼泽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和湖泊湿地呈增加趋势。2017年与1987年相比,当中泉地区内陆盐沼湿地、淡水泉、河流湿地和沼泽化草甸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草本沼泽总体上呈增加趋势。(3)苏干湖地区表现出了湿地类型之间互相转化的模式,内陆盐沼湿地、沼泽化草甸、草本沼泽、湖泊湿地和微咸水沼泽,斑块分离度呈下降趋势,破碎化指数下降,完整性和连通性增加;淡水泉和河流湿地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当中泉地区表现出湿地与沙地和荒漠转化为主,湿地类型之间转化为辅的模式,内陆盐沼湿地、草本沼泽和河流湿地,斑块分离度呈减少趋势,破碎化指数下降,完整性和连通性增加,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4)受湿地优势植物和湿地类型的时空演变的影响,1987年-2017年苏干湖地区植被覆盖度从23.57%增加到32.37%,增幅为38.90%,低植被覆盖度和较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中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中泉地区植被覆盖度从1987年的18.82%增加到2017年的24.01%,增幅为27.58%,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较低植被覆盖度、中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5)苏干湖地区和当中泉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苏干湖植被覆盖度在1987年-2002年呈下降趋势,2002年-2017年呈增加趋势;当中泉植被覆盖度在1987年-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7年-2017年呈增加趋势。不同等级覆盖度植被的稳定性排序分别为:苏干湖,高覆盖度<中覆盖度<低覆盖度<较低覆盖度<较高覆盖度,当中泉,较低覆盖度<高覆盖度<中覆盖度<低覆盖度<较高覆盖度。(6)1987-2017年苏干湖盆地的气温和降水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2℃·5a-1和0.85mm·5a-1,苏干湖地区地下水埋深和当中泉地区水系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降水与优势植物分布面积的相关性大于温度与优势植物分布面积的相关性,苏干湖地区地下水与3种植物分布面积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中泉地区水系密度只与苔草嵩草有显著相关关系;苏干湖地区地下水埋深对湿地类型面积的影响大于降水和温度,当中泉地区降水对湿地类型面积的影响大于温度和水系密度;研究区为高寒地区,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降水、地下水埋深和水系密度的增加都会减少植被生长区域,对植被覆盖度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