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鹤意象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鹤,是中国古代文人吟咏不尽的一个意象,它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炽热情感和审美理想。从作为意境的一个辅助构件,逐渐上升到带有浓重美学意蕴的文学意象,即从物象到心象,鹤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鹤,还只是物象。汉以后,鹤被完全神化,此时以鹤为题或以鹤为中心意象的作品大大增加,严格意义上的咏鹤文学诞生了,代表作是曹植的《白鹤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鹤,已摆脱先秦两汉时做引子的地位,已从作品的一个构件变成贯穿全诗的主题或中心意象。隋唐以后,鹤愈加成为文人瞩目的审美对象之一,仅《全唐诗》中,涉及鹤的诗句就出现了两千多次。鹤在隋唐特别是唐代已经上升为具有浓重美学意蕴的文学意象,成为心象。唐以后,鹤意象继续为诗人所瞩目,鹤的生物属性与文人的理想人格之间的意谓关系继续得以确认。白居易是历代诗人中写作咏鹤诗句最多的一位,其诗集中有26篇以鹤为题,有106首对鹤有所涉及,其诗歌中的鹤意象,典型地反映了古代文人亲鹤、爱鹤的心态。苏轼是写鹤的高手,他的很多诗文都以鹤为意象,意蕴丰富,他不仅借鹤以表达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   鹤意象是具有普遍性的心灵图像,凝聚着中华民族巨大的心理容量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集体无意识。它多层面地指向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展示出丰富的情感信息,其象征意蕴主要有: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爱情忠贞、神仙意味、隐逸色彩。   意象是诗人审美活动的结晶,它一旦产生,便成为审美的对象。鹤无论其静态的色彩、线条,还是其行走、飞翔、舞蹈的姿态,都体现了一种高度和谐之美。古代文人对它的关注和赞美,正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命的追求。同时,鹤意象的大量出现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由生命的审美意识,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鹤意象的审美意义之一就在于以长寿和神仙意味为标志的对生命自由的追求。鹤能够在广袤的空间飞翔,这种特殊的飞翔能力,使鹤蕴含了不同凡物的凌云壮志之意,人们便用鹤来比喻修身洁行、胸怀大志的君子。鹤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美学思想,造就了一种独立于政治事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鹤意象传达着秀逸闲雅、高洁孤傲、恬淡自由的古典美学风韵。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鹤常常被用作构筑清幽宁静艺术境界的重要符号,也常常被用于营造田园气氛和孤独氛围。鹤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大陆型农业文化主虚静、尚阴柔的内倾情感,鹤的审美价值内涵是高洁不俗的道德人格,既有君子之德,又有隐士之风,而且还能寄托健康长寿、幸福吉祥、自由自在等世俗的美好愿望,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取向。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鹤从物象到心象的文学历程,第二章是以白居易和苏轼为个案对鹤意象进行解读,第三章介绍鹤意象的象征意蕴,第四章是从文化的宏观角度阐述鹤意象的审美指向。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左传》事简而意深的叙事手法和浑朴而流婉的语言艺术对中国的古文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左传》由经学领域进入到文学领域,最终确立其“古
从讨论小体积砼水化热及外加剂的特性入手 ,提出适时利用砼水化热 ,保证砼终凝后利用微量热能来提高商板的早强和防止断裂。 Starting from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在许多实时系统中,同一个计算平台上往往既有硬实时关键计算任务又有软实时非关键计算任务。硬实时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将导致系统错乱或崩溃等严重后果。而软实时
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以来,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已发展为一门国际性显学。人们对《聊斋志异》的研
学位
汉语语气词从上古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旧的语气词在不断萎缩、消亡,新的语气词在不断衍生。语气词在历时使用过程中语气义及语用功能常常会有所变化,语气词系统也在渐
学位
由于近年来 ,业主对工程进度要求的紧迫性 ,施工企业承担的施工任务 ,多数在冬期施工基础和主体 ,为此 ,对这方面的分析 ,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In recent years, the
从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两方面论述了冬季冷法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和防裂问题,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证实.
从目前广泛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机设备出发 ,结合东北地区土质特点 ,采用一种新式桩靴 ,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拓宽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Starting from the widely used
基于工程管理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阶段所遇到的诸如语言障碍、教学理念、学习方法和文化背景的明显不同等突出问题,在进一步明确专
以不同初始强度的砼受冻后的变形和孔结构的变化测试结果为基础 ,分析了负温砼抗冻临界强度对应结构 ,初步确定了负温砼抗冻临界强度的对应结构。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