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精细化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停车管理由于人工采集手段的局限,数据的粒度和广度很难达到研究的深度要求,导致所获得的停车特征信息比较粗糙,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停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车辆停放特征的数据能够被自动获取,在连续停车数据环境下,传统被动式停车管理模式被主动精细化停车管理模式所取代开始成为可能。本文将在连续数据环境下对停车场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实际的停车场管理问题,研究将停车场精细化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确定为三个:(1)如何对停车场进行精细化分区?(2)如何对分区后的停车场进行差别化停车收费?(3)如何对分区后的停车场进行准确的停车位诱导?
  首先,研究选取了三个停车场进行停车需求特征研究。根据用户停车特征的不同,研究将停车场用户总结为临时用户与租位用户两类,分别对三个停车场的两类用户进行实际泊位占用量、停车到达率及停放时长的研究,发现临时用户的停车需求变化波动较多,而租位用户每天的实际泊位占用量时变趋势相似,且整体呈现出稳定变化的特征,随后应用同步统计推断法对三个停车场的租位用户进行了停车需求高峰比曲线拟合及检验,发现三个停车场的租位用户均存在停车需求稳定的特征。
  接着,基于停车需求特征的研究,研究将停车场用户总结为两类:需求稳定用户与需求不稳定用户。研究针对不同用户提出了停车场分区管理,将停车场划分为三个区域:(1)固定用户区域,服务于需求稳定用户,区域车位可安排在停车场内相对偏僻的位置;(2)非固定用户区域,服务于需求不稳定用户,区域车位可布局在停车场内相对便捷的位置;(3)缓冲区域,固定用户区域与非固定用户区域的过渡区域,同时为固定用户区域及非固定用户区域提供车位补给,区域泊位位于其它两区域之间。
  随后,针对分区后的停车场进行差别化停车收费研究。固定用户区域,针对停车需求稳定、停车时间长的刚性出行用户,宜采取按期收费方式,研究针对固定用户区域提出了基于基准收益的价格调整方法,停车场可根据自身经济目标需达到的收益增值水平及内部用户结构调整需求对按期收费的费率阈值进行调整。非固定用户区域,针对停车需求不稳定、停放时长较短的弹性出行用户,宜采用按时收费方式。针对非固定用户区域研究提出了限时停车管理方案,并只增加部分便捷车位停车收费。
  最后,针对分区后的停车场进行智能化管理研究,包括内部引导及外部诱导两部分。分区后的内部引导管理基于RFID技术实现,通过发放电子标签对用户进行进出管理以及内部定位追踪。分区后的外部诱导通过设置动态分级诱导标志实现,发布的实时停车位信息可根据实时停车需求的预测结果获得,研究采用深度学习GRU模型与传统时间序列ARIMA模型分别进行短时停车需求预测,发现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要优于传统时间序列模型。
其他文献
在大街坊、封闭街区的传统街区格局下,我国城市道路网呈现出道路间距较大、路网密度较小、道路宽度较大、支路在路网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等特点。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因此现阶段的路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容易在高峰小时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小街区、密路网”模式中的道路网以道路间距小、道路密度较大、道路宽度较小为特点,能够有效
智能汽车规划决策是智能汽车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关键,特别是在混合交通流环境中,类似非保护相位转向车辆通过交叉口是智能汽车最具挑战性的混杂环境下规划决策任务。以左转车为例,在转向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交互特征:多个冲突对象;与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多层交互行为,以及多层交互导致的长时交互事件链。在目前的研究中,鲜有模型同时考虑这三种典型特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聚焦于在混杂环境下如何构建智能汽车规划决策
学位
运营地铁周边工程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对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深入研究和分析周边复杂工程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影响,明确在保证基坑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地铁安全保护技术标准与对策,保护地铁结构和运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地铁监护提供一些借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规范通过规定外部作业净距控制管理值和沿线控制保护区范围等方式,对轨道交通安
轨道交通因其具有准点性,大运量等特点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和城际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列车的高效,安全的在股道之间的转换,需要在相应的区域设置道岔。因此,道岔工作状态的正常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乘客和货物的安全。然而,道岔同时又是轨道交通信号设备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之一,其频繁的故障将对列车的可靠性以及运行效率带来巨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阈值法实现道岔的故障预警和诊断,但
学位
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无砟轨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外部自然条件对轨道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温度荷载已成为影响其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研究其在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对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无砟轨道板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翘曲变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相关的温度效应与轨道板变形理论进行总结。  
微表处养护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处理路面早期出现的抗滑能力差、松散、坑槽、变形等病害,避免病害发展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另一方面,考虑到自然资源的持续稀缺,RAP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合理堆放和有效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这些RAP料是在路面维修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最好能够在维修和养护过程中被充分利用,替代部分新沥青和新集料,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
检测器布设可测流问题是确定最小检测器数量和最佳检测器位置,使得全路网流量可以唯一推算。检测误差不可避免地会在路网中积累和传播,影响流量推算的结果。研究检测误差传递规律对于在路网流量推算和检测器定位上的误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计数检测器为检测器类型,交叉口转弯比例为先验信息,路段流量为感兴趣流,研究检测器布设可测流问题中的检测误差对路网流量推算的影响。先梳理基于转弯比例的检测器布设可测流问题
在区域狭窄、施工空间受限的回填工程(例如管沟回填、三背回填等)中,使用开挖土回填方式会导致局部回填不密实;与此同时,随着地下工程规模增加,大量废弃土难以处置、消纳。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希望利用工程废弃土作为原材料制备一种具有自流平、低强度特性的道路回填材料—控制性低强度材料(CLSM),希望在满足回填工程需求的同时,能将废弃土回收利用,降低工程造价,保护自然环境。  选取上海嘉定的黏土制备15组不
学位
牵引变流器是列车的主要电能转换装置,其安全可靠运行受到了列车安全维护人员与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目前它最主要的故障形式体现在功率管的开路和短路问题,短路故障具有瞬时性、强破坏性的特点,它的诊断技术较为成熟,列车大多配备短路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功率管短路而引发其他故障,但是功率管发生开路故障后系统仍能运行,且短时间内难以被察觉,常常引发更多的二次故障,因此牵引变流器功率管的开路故障诊断研究具有一定意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货物运输量不断增加。同时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采用编队行驶模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交通通行能力,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如果采用合理的运行策略,还能减少交通事故。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卡车编队的空气阻力,建立了纵向和横向控制方法,对3种编队形式的行车状态、燃油经济性与轮迹分布进行了综合的研究。  首先对国内外卡车编队的空气阻力与控制方法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