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案的刑法认定

来源 :甘肃政法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案中,商家和顾客一直都没有将财物处分给犯罪嫌疑人,他们也不知道犯罪嫌疑人转移价款的行为。根据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的要求:诈骗人利用欺骗行为导致受害者形成错误认识,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实施了处置财产的行为,诈骗人获得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数额较大。在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案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虚构事实并隐瞒真相?本案的受害人商家有没有产生错误认识?根据案件事实我们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只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偷换商家的二维码,并没有对其采取欺诈的手段,商家和顾客对于犯罪嫌疑人偷换二维码行为完全不知情,就不可能产生错误认识,没有错误认识也就不会有处置财产的行为,因此,犯罪嫌疑人的偷换二维码的方式实质上就是一种盗窃行为,盗窃的目的是通过“偷换”二维码的手段实现的,这种犯罪方式和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是一致的。目前,理论界盗窃说和诈骗说争议不断,厘清两种学说的关系,必须对两种学说的犯罪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诈骗罪的基本构成是行为人通过欺骗的手段使被欺骗人陷入错误认识,被欺骗人在错误认识的前提下作出处置财产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行为人和被欺骗人是有主观的沟通,被欺骗人陷入错误认识处置财产,受骗人是知道自己处分财物转移占有的事实。盗窃的主要形式是秘密偷窃。在本案当中受骗人从头到尾都不知情,根本不存在处分意识和处分行为,不满足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符合盗窃罪的犯罪要求。但是,本案主要的争议在于有人认为犯罪手段是秘密窃取,有人认为犯罪手段是欺诈手段,所以形成秘密窃取与欺诈手段交织在一起的情况,定盗窃或者诈骗观点不一致。本文从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入手,分析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核心要素,发现两者的区别从而对犯罪行为准确定性。本文的第一部分基于二维码案例,介绍刑法学界对二维码案的不同看法,并总结了案例的争议焦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新的二维码支付方法,以及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分析了偷换二维码的情况。第三部分从传统四要件构成的角度分析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得出盗窃罪和诈骗罪区分的关键是有无处分意识和处分行为。第四部分,就是本文对偷换二维码案的定性,从处分行为、处分意识、犯罪手段等角度展开。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效果要好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
白居易主张"美刺"的诗学观,但在《长恨歌》中这一诗学原则与诗人情感发生了悖谬,表现为《长恨歌》中诗人情感的位移。诗开头诗人对玄宗溺女色荒朝政深感痛心;但描述杨妃之死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对其他产业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左右,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桥梁,想要给予教育事业更好的前景,就要对高校中的教学档案管理实施一定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详细研究飞机防滑刹车系统负载(静态)试验和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健康诊断试验,提出飞机防滑刹车系统负载(静态)试验、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健康诊断试验、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动力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税收工作也同步开启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我国开展“十三五”纳税服务工作规划,牢固树立“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
提出了一种MQAM信号的识别算法。该算法无需预先知道信号的波特率、载波频率,而是从接收信号中估计出波特率,再经过重采样、Hilbert变换、波特率取样、聚类,最后得到识别结果
探究动画所包含的深层次的魅力,离不开设计心理学的支持。设计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揭示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不仅能吸引更多
近年来,对赌协议逐渐受到法律界的重视和认可,但从其会计规范上来说,现行准则尚不能对其作出明确的处理规定,在实务处理中,理论和实务界也尚未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因而对其会计处理的探讨就具有了理论和应用价值。对其会计处理中,初始确认和计量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完善的初始确认和计量方法能为后续会计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对赌协议相关的主要准则之一——22号金融工具准则于2017年度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订,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