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火花放电加工主要依靠脉冲电源能量输出,加工效率一般较低,而烧蚀加工虽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但同时带来了表面变质层严重、影响零件后续加工等难题。本文提出了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技术,其工作介质采用“电解液-氧气”雾化介质。该加工技术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的蚀除能量是依靠材料自身燃烧所释放的化学能,二是通过微电解加工作为辅助手段对工件表面进行修整,减薄了变质层,达到了改善表面质量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试验平台。主要包括构建了“电解液—氧气”均匀混合的雾化装置、气体和液体供给系统,并针对电解液的腐蚀性采取了防腐措施。该试验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调节氧气和液体的压力、电极转速等,创建了可靠的加工环境,是试验正常进行的关键性保障。(2)对雾化烧蚀铣削加工特性进行了分析。其宏观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电火花放电活化和活化基体燃烧两个阶段,基于水基雾化介质建立极间介质击穿模型,通过能量分析证明燃烧反应释放的能量能将足够的金属加热到活化状态,使得烧蚀加工持续进行。(3)对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基本原理和加工特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根据复合加工基本原理分析可知其加工过程中存在三种加工状态,即处于微电解加工、电解-放电烧蚀加工和烧蚀加工三种方式的混合加工过程。其中典型的电解-放电烧蚀加工过程中包含电解阶段、放电击穿阶段和金属基体快速烧蚀去除3个微观阶段。(4)分析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的工艺特性。采用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雾化烧蚀铣削加工和常规电火花铣削加工三种方法进行了直槽加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的材料蚀除率较雾化烧蚀铣削加工提高了近11%,同时为电火花加工的12.2倍;电极体积相对损耗降低了49.3%;加工底面和侧面变质层厚度分别降低了63.2%和58.4%。(5)采用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对模具钢Cr12进行了工艺规律试验研究。分析了电参数以及非电参数对烧蚀加工特性(材料蚀除率、电极体积相对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能量是影响材料蚀除率和电极体积相对损耗的重要因素。非电参数中氧气压力增加,但因活化基体数量有限,材料蚀除率趋于稳定;液体压力增大使氧气含量减少,最终导致材料蚀除率和电极体积相对损耗下降。(6)采用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进行了型腔制备试验。根据型腔加工特点,分别从铣削切入方式、分层铣削深度、电极损耗补偿、电极运动轨迹重叠率和加工轨迹规划五个方面确定了最佳参数和路线,并最终加工出精度较高的型腔,证明雾化烧蚀-电解复合铣削加工技术是可行的加工手段。
其他文献
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对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更精细化的需求,在对流天气下容量与流量的平衡工作是保障航班正点率和减少航班延误的重要保证。对流天气的非合作性与时变性以及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相对滞后性的矛盾加剧了对流天气下航班运行以及管制的复杂度。传统对流天气下容量预测方法以其精度低、跳变现象严重而不能支持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数据存储能力和民航数据质量的提高以及机器学习理论的飞速发展为对流天气下的空域容量预测提供了新
射流电解车削加工技术采用简单形状电极作为工具阴极,电解液通过正流的方式从阴极内部流出,经加工间隙喷向高速旋转的回转体工件,随着阴极逐渐进给,工件阳极发生电化学溶解反应,形成零件所需形状尺寸。该加工技术主要针对不锈钢、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轴、盘、套类回转体零件,具有加工效率高、表面质量好、工具阴极制造简单、加工过程柔性强等优点。本文针对不锈钢316L和钛合金TB6材料射流电解车削加工进行仿真模拟分析
高精度的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对于区域性地面变化(如植被周期生长变化、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传感器本身的限制,卫星影像存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不能同时提高的问题,且由于云、雨等天气的影响,获取到的某一区域清晰无云的卫星影像的数量不仅少,而且数据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噪声,这对数据的有效应用存在着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利用已有的时空融合模型和时间序列滤波重建方法生成高时序高精度
机场附近发生的恶劣天气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航班延误通过航班网络和空中交通网络在航空运输系统中传播,理解航班延误传播模式和机制对于预测和管理航班延误非常重要。已有航班延误传播模型和方法大多忽略天气的影响,采用航班网络或贝叶斯网络等方法进行延误分析。本文采集了大量的机场天气数据和航班延误数据,对不同天气系统下的航班延误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量化机场气象数据,评估各机场恶劣天气临界值,
跑道入侵问题是影响机场场面运行安全及效率的首要问题,由于场面监视手段存在固有缺陷以及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带来的差错,实现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已迫在眉睫。为了弥补场面监视手段的不足与管制员的“错忘漏”等差错,本文提出了基于跑道运行偏差识别及控制的跑道入侵预警技术,主要针对管制指令获取与推演、航空器轨迹预测以及跑道入侵预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ADS-B的监视手段获取机场场面的车辆/航空器的状态信
理解其他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调控蛋白质的行为,故其已成为化学、生物与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原子力显微镜(AFM)是研究生物或非生物样品的一种重要工具,不仅可以在大气或液体环境对生物材料在原子尺度上进行表面测量,还能从单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分子动态识别过程进行解析,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因此,本论文以金-二硫化钼复合材料(AuNP-Mo S_2)、金纳米颗粒(A
焦炉煤气是一种优质的资源,可用于合成天然气、合成氨、制甲醇等,然而焦炉煤气中COS的存在影响了其后续利用,对其进行深度脱除是焦炉煤气能否大规模顺利实现转化利用的关键。加氢转化法是焦炉煤气制甲烷工艺中脱除COS的主要方法,其特点是脱除精度高、操作简单,且可直接利用煤气中的H_2。传统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以Al_2O_3为载体,过渡金属钼、钴、镍、铁的硫化物为活性组分,然而Al_2O_3与过渡金属元素间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论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完善,都是我们党以自我革命领导推动中国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
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支撑性数据,需求量巨大、作用日趋重要。随着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设,对获取的多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用于土地覆盖利用、资源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应用需要持续推进。其中,高分六号(GF-6)卫星是我国首颗具备红边波段的遥感卫星,同时也是世界首颗宽视场多光谱中高分辨率卫星,其WFV影像幅宽可达800公里,其新增红边波段更有利于植被、建筑的精细分类等,且
作为一种具有酶活性的人工纳米材料,纳米酶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易于修饰,且具有更高的催化稳定性和更低的制造成本。纳米酶不仅是优良的天然酶替代品,还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物化性质,可以构建用于催化、传感和药物递送等应用的多功能平台。因此,纳米酶在生物传感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金铂纳米酶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活性,引起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