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糖尿病人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以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是评价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费用高、易发生并发症等缺点,已较少用于下肢血管的首选检查。超声亦可显示下肢血管,但受操作者经验影响大,其空间分辨力低,不能为外科医生提供血管全貌,从而不易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A)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点,但因其会高估血管的狭窄,小血管空间分辨率比CTA明显降低,并且MRI有很多禁忌证,操作时间也长,对血管钙化显示欠佳。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推广应用以来,由于它的强大优点,如无创、扫描速度快及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等,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已变成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是CTA的缺点是扫描范围大,从而使受检查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增加,造成的潜在危害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对比剂对人体具有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降低对比剂用量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128层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CTA检查,探讨该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主要探讨128层螺旋CT低管电压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同时关注低对比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利用128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低管电压技术(80kV)进行扫描,其中12例患者于CTA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图像后处理,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测量每次扫描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股直肌的CY值和股直肌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三次,取平均值,以SD作为背景噪声,计算出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ratios,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oseindexvolume,CYDIvoI)、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得出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进行对照,又连续统计出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接受常规剂量(120kV,150mAs)CTA检查的60例患者的SNR、CNR、CTDIvoI、DLP、ED。由2名具有多年心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下肢动脉横断面及重组图像的清晰度、血管显示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等。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ANOVA检验)。两名医师之间的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以DSA为标准,计算低剂量组12例行DSA检查患者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此次低kV扫描共检出双下肢动脉硬化并管腔狭窄、部分闭塞者(ASO)39例,动静脉瘘者4例,下肢动脉血栓型闭塞性脉管炎者(TAO)15例,下肢动脉畸形1例,双侧腘窝陷迫综合征1例。12例患者CTA与DSA比较,低管电压(80kV)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敏感度为99.3%,特异度为95.2%,准确率为98.5%,阳性预测值为97.9%,阴性预测值为98.2%。80kV组和120kV组下肢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533.42±63.00HU、376.28±46.95HU,前者较后者较增加明显。80kV组的CTDIvoI、DLP、ED分别为4.88±0.00mGy、602.85±42.00mGy.cm、9.05±0.63mSv,120kV组的CTDIvoI、DLP、ED分别为:10.07±0.00mGy、1282.80±61.81mGy.cm、19.20±0.88mSv,前者较后者辐射剂量下降了近50%。A医师80kV组及120kV组的平均分为4.32±0.54、4.37±0.58,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医师80kV组及120kV组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33±0.54、4.42±0.53,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名医师对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0.921,P<0.01)。结论采用低管电压技术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复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