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化与数字化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日益网络化与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下,信息素养已被视为促进个体自主发展和开展终身学习的必备品格与基本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学生能力和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将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监测与评估作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将各学段学生的信息素养达标率纳入教育监测与统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启蒙、培育与发展的基础时期,对学生未来的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研究,以评估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研究层面,我国已有关于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重点关注了大学生、职校生及医学生等群体,部分研究与小学生相关但多以“中小学生”整体出现,而专门针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测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评价指标方面,亟待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适应于当前我国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工具的应用范围较小,普适性与通用性还有待考证;针对城市与乡镇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差异,如何从学校与教师层面进行科学分析,厘定不同类型学校的关键因素还需要深层次探索与讨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家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否对学生信息素养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别的家长是否对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存在差异?还需要从新的研究视角加以评估与论证。总而言之,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过程中推进的重要任务,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论文聚焦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测评研究,论文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核心和依据。通过界定当前时代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国内外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核心要素,采用专家修订及主客观赋权等方法构建了包含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思维与行为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一级指标及九个二级指标的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四个一级评价指标中,信息意识与态度的权重值最大,而信息知识与技能的权重值最小。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可为衡量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依据。第二,设计并开发了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工具。测评工具是了解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现状的有效手段。在参考国外大规模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工具的开发流程基础上,通过初步设计、专家判断及修订、开展预测试等流程编制了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测评工具,并基于Rasch模型对测评工具进行了检验与优化。此外,分别从我国东、中、西部选取调研区域开展了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工具的大规模应用实践,测评结果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所开发的测评工具可靠、合理,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与通用性。所开发的测评工具为后续小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开展了学校与教师层面的小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探究。学校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及教师在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CIPP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构建了小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探究学校与教师层面因素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学校与教师层面因素如ICT基础设施、教师ICT培训、教师ICT教学与教师ICT协作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学校ICT基础设施、教师ICT培训及教师ICT教学对城市学校及乡镇学校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该研究结论可为不同类型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的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提供参考。第四,开展了家庭层面的小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家长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鉴于现有研究大都采用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将家长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家长的个体差异。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小学生家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潜在类别。结果表明,家长可划分为三个典型类别:“常规应用者”,“消极应用者”、“活跃应用者”。三个类别的数量呈正态分布,其中“常规应用者”的数量最多。“活跃应用者”类别家长的孩子在信息素养总分及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思维与行为方面表现较好。该研究结论可为理解家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潜在异质特征及从家校共育视角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依据。基于上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研究提出开展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策略与建议:(1)政府层面:从战略层面加大对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度;制定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分层评价标准及培养体系;重点关注乡镇及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等弱势群体。(2)学校与教师层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的融合;鼓励教师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教学实践;与家长协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3)家庭环境层面:家长应在理念上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家长应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餐饮油烟排放量与日俱增,其释放的油烟颗粒物(CFPM)和气态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持续增加,由此引发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传统的油烟净化技术如高压静电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和液体洗涤法等,已经不能满足排放要求;一些成熟的VOCs治理技术在这个背景下被应用到餐饮油烟的VOCs净化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鉴于此,本综述总结了高温催化氧化技术、低
期刊
超双疏涂层在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中占据着一席之位,其对水与油表现出极大的双疏性,常用于防污、防腐蚀及自清洁等领域,在传统油烟机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新型静电油烟机中的特殊部位,还少有相关的表面防护研究与综述总结。简述超双疏涂层的研究近况,对超双疏涂层的起源以及润湿理论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指出在Young’s方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延伸与修正是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在所得到的Cassie-Bax
期刊
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还能够通过旁分泌途径保护缺血组织。不少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其旁分泌途径释放的主要生物成分,和干细胞具有相似的作用。同时,外泌体还具有免疫原性低、易取材、易储存与运输、不涉及伦理问题等优势。使用外泌体治疗心血管疾病能够大大降低异体干细胞移植带来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基于无细胞的外泌体替代疗法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人脐
学位
miR-34a作为重要的癌症抑制因子,经大量临床前抗肿瘤活性评估后,其模拟物的肿瘤治疗方案已于2013年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miR-34a对晚期实体或转移瘤患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然而,由于出现多例免疫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该临床试验于2016年被迫终止。因此,探究miR-34a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价值。本研究证实,miR-34a可以通过SIRT1/NF-κB/B7-H3/TN
学位
第一部分 全身扩散加权MRI对基于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价值的研究目的:探讨全身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WB-DWMRI)评估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价值,并观察治疗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2
学位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现代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能力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新兴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经济转型压力升级和国家大力倡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考虑到风险投资在现代金融中的重要地位,探究风险投资与企业战略行为之间的关联,就成为企业乃至地区和行业谋求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
学位
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并完善时间序列的统计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实际应用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时间序列理论是建立在观测序列是平稳的假定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时间序列往往并不满足平稳性条件,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很多高频数据(包括成交量、股票价格等)均为非平稳的。局部平稳过程作为一类特殊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由于其从宏观上看,是一个非平稳过程,而从微观上看,可以用一
学位
水和油等液体物质的吸附和粘附,会降低材料的使用效率和服役寿命,也会引起表面污染,产生健康和安全隐患,频繁更换或清洗则会增加工作任务和使用成本。针对这类问题,涂层技术是目前最简便、经济的防护手段之一,其中超疏液涂层(对水或油等液体静态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10°)是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液滴在超疏液涂层表面能轻易滚落,不易吸附也不易粘附,被防护材料得以长效、高效地保持原有的功能
学位
生殖隔离被认为在维持物种边界、保持物种完整性上至关重要,是多重隔离障碍共同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殖障碍根据在生殖过程中发生的阶段分为传粉前、传粉后或合子后障碍。前人提出特化的传粉系统中,传粉前的隔离强、传粉后的障碍弱或无;而在泛化的传粉系统中,传粉前的隔离弱,可能共享传粉者引起种间传粉,须有较强传粉后隔离阻止种间杂交。然而,生殖隔离障碍可能是物种形成的副产品,种间隔离程度受物种间遗传距离决定。兰
学位
国家如同一颗参天大树,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根植于广袤的地方社会的土壤之中。地方社会则犹如大树的根系,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愈加深远,国家治理的根基也就愈加牢靠。不过,中国的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彩的地方图景,具有很强的空间特性。在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国家治理都呈现出很强的地方性差异。特别是,地方社会往往具有区域性与异质性,而中央权力具有整体性与集中性,两者难免会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