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基于实用型论证的典型论辩模式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本质上是一种论辩性话语实践:发言人通过提出论辩劝服受众支持中方立场或行为。在此过程中,发言人如何策略性地选择各种论证图式和论辩模式便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语用论辩学理论,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基于实用型论证的典型论辩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外交部发言人话语受到哪些机构性先决条件限制?(2)记者会语境下实用型论证呈现何种变体?(3)发言人使用哪些论证图式以支持实用型论证,同时形成如何的典型论辩模式?(4)发言人如何借以相关论辩模式达到劝服受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发言人应答话语受到三个方面,共计七条机构性先决条件的限制。在其影响之下,实用型论证呈现四种语境变体,分别为“解决力型”“维持性型”“备选对策型”以及“混合型”实用型论证。在不同变体的次级辩护中,支撑性论证图式的使用也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典型论辩模式。在借助这些典型论辩模式获得劝服效果的过程中,发言人倾向于从“话题选择”“受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个方面进行策略操控。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加深具体语境下实用型论证以及典型论辩模式的研究。实践意义在于为论辩者合理有效地使用基于实用型论证的典型论辩模式提供启发。
其他文献
<正>大构思是教师呈现系统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思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创新意识等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可知:在传统应试模式下,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并有效实施素质化教学方法,缺乏足够时间进行有针对性且有效的课程设计策略研究。因此,本文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大构思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良
期刊
中国古代蒙学典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通过创立《中国丛报》译介大量中国典籍,对中国古代蒙学典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中国丛报》中蒙学典籍的译介情况,对于新时期推进中国古代蒙学典籍的海外传播,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近
学位
课堂话语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也是帮助学生课堂理解并构建知识的重要手段。Halliday(1998)认为知识不能独立于语言而存在,知识典型地依赖于语言而建构,因此,语言在整个教育和知识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内容、质量、方式和类型等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从语义波理论视角进行的研究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本研究选取2018
学位
学术书评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科成员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前沿,为学术讨论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平台。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术书评在学科知识的话语建构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这就使得对英语学术书评的体裁研究变得极为重要。鉴于以往针对英语学术书评的体裁分析较少,而且有关不同学科间的比较研究更为缺乏,从跨学科角度对英语学术书评这一体裁进行比较分析很有意义。本文选取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学、社会科学领域的
学位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身份认同问题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贵州省铜仁市D县HX乡的初中英语教师为例,考察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本研究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教师对实际身份和目标身份的认同问题,采用深度访谈法进行,访谈对象为8人。该部分的研究分别从知识传授者、学生成长引导者、文化运载者、家庭供养者、知识分子
学位
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不是主教材与绘本的简单叠加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模式,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在主题语境中设计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主题意义、语法、词汇入手,尝试为教师提供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案例参考。
期刊
自Nagy等提出词汇附带习得以来,语言学家开始探讨有效的词汇附带习得方式。Laufer和Hulstijn提出了投入量概念,认为任务投入量由需要、搜索和评估构成,这三个要素的强度总和构成任务总投入量。近年来,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不同任务投入量与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关系,且研究结论不尽一致。关于组成要素不同的等量投入任务与词汇附带习得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本研究以Laufer和Hulstijn的投
学位
从上世纪末开始,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相结合,为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开启译者风格研究的新时代。二十多年来,译者风格研究已逐步广泛用于小说、戏剧以及散文等文体,但对诗歌方面的研究涉及未深。因此,用语料库研究方法来研究诗歌译者风格是有必要的。诗歌由于文体特征复杂,一直是文学翻译的难点。十九世纪后半叶,英文诗歌开始被翻译成中文,中国的诗歌翻译开始起步,百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歌译者,黄杲炘
学位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马克思誉为“现代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在两部代表性的工业小说《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中聚焦维多利亚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劳资矛盾,不仅展现出对各类社会问题深刻的人道主义关切,而且将疾病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广泛地呈现在文本中,为后人研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历史状况和维多利亚时代精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尽管多年来评论界已从
学位
死亡是文学永恒的话题,也是无法终结的哲学命题,在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成人文学中一个经常讨论、思考的主题。但是,以“轻逸”著称的儿童文学很少涉及死亡话题。21世纪以来,随着作家文学观念的解放,以死亡为题材的儿童小说日渐增多。然而,相较于儿童小说在“死亡”主题创作上的迅速发展,翻译界对“死亡”主题的关注和研究却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文学翻译中“死亡”主题的接受度。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