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废水高效短程硝化启动及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普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污水处理同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工艺。以城市污水脱氮为对象的短程硝化研究已累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高效低能耗的生物处理新工艺。在高氨条件下实现高效的短程硝化,并与厌氧氨氧化组成优化的简捷高效的全程自养生物组合脱氮工艺,该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尚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如:如何长期维持系统的稳定;高负荷下短程硝化工艺启动与运行等。本论文针对高氨废水的特点,在高氨条件下,以高氨低氧为转化手段,实现高氨废水短程硝化过程中氨氧化菌的驯化与积累。本文采用两个高径比不同的SBR反应器(分别为3:1和7.5:1),对比研究了高氨废水启动过程启动过程及短程硝化影响特性。主要所得结果如下:(1)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控制反应器温度为28~31℃,进水pH为7.8~8.2。在高径比为3:1的SBR(A)反应器中,经过29天的驯化,氨氮去除率以及亚硝氮累积率均达到90%,成功实现短程硝化。(2)与SBR(A)运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SBR(B)反应器(高径比7.5:1)经过11d氨氮去除率就达到90%,亚硝氮去除率大于50%,认为该反应器已成功实现了短程硝化;11d~78d为负荷提高期,氨氮的污泥去除负荷也逐步提高,从反应开始的0.023kg/(kg·d)逐步提高至0.3kg/(kg·d),在进水氨氮浓度为704mg/l时,最高氨氮污泥去除负荷达到0.34kg/(kg·d)。与SBR(A)相比,负荷提高快,这是由于高径比大的反应器氧利用率高,且对细菌的洗选效果好。(3)考察了不同pH (6.5、7.0、7.5、8.0、8.5)对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逐步增加,氨氮去除率也依次增加,分别为52.02%、60.98%、78.79%、87.29%、93.50%。当pH在7.0~8.5范围内时,亚硝氮的累积率较高,基本维持在85~90%范围内。(4)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短时间提高进水氨氮浓度会使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去除率降低,但经一段时间的驯化后,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去除率会有所提高。但是如果超过反应器可容纳的范围(350mg/L),经一段时间的驯化,氨氮降解仍不完全。(5)研究了不同曝气量(16L/h、24L/h、32L/h及40L/h)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增加,氨氮去除率逐渐升高(分别为39.9%、61.9%、99.3%及100%);而反应过程中亚硝氮累积率在85%至94%之间波动,说明系统在启动期成功实现了对亚硝酸菌的抑制。
其他文献
根据园林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对目前"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首先以有效教学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设计能力为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是下一阶段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研究物联网的感知模型,分析物联网技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处理三个方面的特点,建立了物联
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通过激活或抑制水生生物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种群密度,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类固
本文以文献检索、整理和分析为基础,从反思日志的概念与书写方法、反思日志的师生访谈、内容研究、反馈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反思日志的质性研究,并就反思日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
对套种多花黄精的毛竹林地进行喷灌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显著;而对根茎影响显著,可提高25%的多花黄精根茎产量。采用喷灌技术的毛竹
<正>国内关于早期音乐理论的介绍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西方来华传教士对音乐理论的传播,主要有清康熙年间葡萄牙传教士徐日昇(Pereira Thomas 1645—1708)带来的第一
<正>学校文化反映着学校的办学传统,价值追求,管理理念,它以一种习惯感染,思想熏陶,气韵弥散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山西省实验小学的活力校园文化就是在文化立校
随着东北老工业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由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所占经济比重高、改革进展滞后、资
文章回顾了高等教育由体制改革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教演变的历程,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演变原因。提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简政放权的起点上,需要
近年来,学校负担越来越重,诸如检查评比、会议文件、征文竞赛、硬性摊派等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文通过对学校负担进行分析,提出了要真正尊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