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就业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居于主导地位的就业分配、终身工作等铁饭碗制度已经逐渐消失,工作转换和流动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综合相关理论,把问题聚焦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流动的关系研究上,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分析教育对工作流动趋势和工作流动类型以及在其背后隐藏的收入所得的变化的影响。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一2004》,有效样本为5560份,样本量充足且涵盖国内各地理区域和各种行业。 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流动率越高;这种现象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流通部门、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以及其他所有制单位中表现更加明显。第二,劳动者的工作流动率和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变动呈现正向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工作流动中得到了更高工资。但是总体上,跨行业流动中劳动者收入变化的幅度要小于在行业内流动中的收入变化幅度;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流动的收入变化幅度要小于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流动的收入变化幅度;在非自愿流动中的收入变化幅度要小于在自愿流动中的收入变化幅度。第三,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流动率与工作流动后的收入变化率呈反向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流动后收入变化的幅度与原工作收入的比率越小;工作流动越频繁,工作流动后收入变化的幅度与原有收入的比率越小。 因此,如果就业者想要增加个人收入,建议可以从教育程度的提升和工作经验的累积着手,适当的工作流动率也会增加就业者的工资;而对于企业而言,选人用人时要选择与岗位匹配的人才,无需盲目要求高学历等外在条件。